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何勇" 10條結果
  • 小切口與傳統(tǒng)切口開胸主動脈瓣置換術的病例對照研究

    目的對比分析小切口與傳統(tǒng)切口開胸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術的臨床療效。方法納入 2014 年 5 月至 2016 年 6 月我院行主動瓣膜置換術患者 78 例,按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小切口組與開胸組,每組各 39 例。小切口組,男 18 例、女 21 例,年齡(56.4±10.8)歲,以小切口方式進行心臟主動脈瓣膜置換;開胸組,男 17 例、女 22 例,年齡(57.1±9.7)歲,以傳統(tǒng)開胸手術方式進行心臟主動脈瓣膜置換。結果小切口組患者較開胸組體外循環(huán)時間和主動脈阻斷時間更長(P<0.05),但其術中輸血量、術后 24 h 引流量顯著少于開胸組(P<0.05)。術后機械通氣輔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開胸組(P<0.05)。小切口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開胸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 6 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傳統(tǒng)開胸心臟手術相比,小切口心臟手術患者效果好且安全,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發(fā)表時間:2018-03-28 03: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診斷及治療(附5例報道)

    目的 探討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診斷價值和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例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CT影像特征、手術治療及術后隨訪的資料。結果 5例患者術前CT均診斷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術完整切除腫瘤,術后病理結果均證實為囊性淋巴管瘤。術后7 d順利出院,隨訪3個月~6年均無復發(fā)。結論 CT對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手術完整切除整個囊壁是治療及預防術后復發(fā)的最好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細胞凋亡及增殖細胞核抗原雙染色在肝細胞肝癌組織中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肝細胞肝癌細胞中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凋亡細胞比值與肝細胞肝癌分化程度的關系。方法 應用原位末端標記法(TUNEL)及免疫組化雙染色技術,對35例肝細胞肝癌石蠟包埋組織進行檢測。結果 不同分化程度癌組織中細胞凋亡和PCNA的陽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細胞凋亡陽性率高、PCNA陽性率偏低; 分化程度低,細胞凋亡陽性率偏低、PCNA陽性率高。隨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凋亡細胞的比值顯著增加,二者有良好的相關性。結論 PCNA/凋亡細胞的比值可作為評估肝細胞肝癌分化程度的指標。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5: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非體外循環(huán)雙向Glenn分流術治療

    目的 總結非體外循環(huán)下行雙向Glenn分流術治療紫紺型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經(jīng)驗,以提高手術療效。 方法 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56例患者在非體外循環(huán)下行雙向Glenn分流術,術后采用電話和信件問卷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 術后早期死亡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綜合征。術后肺動脈壓較術前增高(16.3±3.2 mm Hg vs. 12.4±2.1 mm Hg,Plt;0.05);術后動脈血氧飽和度較術前提高(91%±5% vs. 74%±10%,Plt;0.05)。隨訪39例,隨訪時間3個月~6年,失訪14例。隨訪期間死亡2例,其中1例出院后即死于心力衰竭,1例于3年后死于肺氣腫。37例生存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95% (37/39),32例紫紺有所減輕,21例患者于術后3~6個月行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腔靜脈肺動脈吻合口均通暢,肺動脈壓為17.3±1.8 mm Hg。 2例患者于術后2年行全腔靜脈肺動脈連接術,二期手術后效果滿意。 結論 非體外循環(huán)下雙向Glenn手術安全、可靠,是一種治療難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矯治的紫紺型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較好術式。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支氣管擴張癥138例

    目的 總結支氣管擴張癥外科治療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經(jīng)驗. 方法 回顧性分析1985~ 1999年手術治療138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情況. 結果 全組無1例手術死亡,94例單葉或雙葉支氣管擴張患者癥狀消失;13例雙側或廣泛支氣管擴張患者,癥狀均改善. 結論 把握好手術適應證和肺的切除范圍,可降低手術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果.肺切除術對治療單葉或雙葉支氣管擴張療效十分顯著,盡可能完全切除病灶是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的前提.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聯(lián)合腓腸神經(jīng)營養(yǎng)血管皮瓣治療跟腱部軟組織缺損

    目的 總結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聯(lián)合腓腸神經(jīng)營養(yǎng)血管皮瓣治療跟腱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8 年1 月- 2010 年6 月,收治14 例跟腱中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男9 例,女5 例;年齡18 ~ 67 歲,平均46 歲。交通事故傷6 例,重物砸傷4 例,炸傷2 例。受傷至入院時間為2 ~ 6 h,平均3.5 h;外院清創(chuàng)縫合后感染致皮膚壞死2 例。軟組織缺損部位:跟腱部軟組織缺損11 例,其中4 例伴跟腱斷裂;跟腱及跟骨結節(jié)處軟組織缺損3 例。創(chuàng)面范圍為3 cm × 3 cm ~ 8 cm × 6 cm。入院后先行VSD 治療,待創(chuàng)面有新鮮肉芽組織后,采用大小為4.5 cm × 4.0 cm ~ 10 cm × 8 cm 的腓腸神經(jīng)營養(yǎng)血管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供區(qū)直接縫合或植皮修復。 結果 采用VSD 治療1 次11 例,2 次2 例,3 次1 例。術后第8 天1 例發(fā)生皮瓣遠端周緣壞死,經(jīng)換藥后10 d 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順利成活,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患者術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20 個月,平均12 個月。皮瓣外形、質(zhì)地良好,無臃腫,局部無明顯瘢痕攣縮,耐磨性良好。術后6 個月踝關節(jié)功能采用美國足踝外科學會(AOFAS)評分系統(tǒng),獲優(yōu)9 例,良3 例,可1 例,差1 例,優(yōu)良率為85.7%。 結論 VSD 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生長,為皮瓣修復提供良好條件;腓腸神經(jīng)營養(yǎng)血管皮瓣是修復跟腱中下部軟組織缺損的有效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預防的研究進展

    目的總結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的預防方法. 方法通過檢索近年來國內(nèi)外關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預防方法的相關文獻并做一綜述。 結果胰瘺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其主要由于術前持續(xù)高黃疸,術中吻合方式的選擇,術后早期大量胰液的分泌,胰蛋白酶原被堿性腸液激活,從而消化附近的組織造成胰瘺,胰液流入腹腔而消化腹腔組織,造成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死亡。通過藥物、術前減黃、術中吻合方式的選擇等方面的預防,術后胰瘺的發(fā)生率有所下降。 結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的預防是一個綜合過程,需貫穿整個圍手術期。

    發(fā)表時間:2021-06-24 01: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Dubin-Jonhson綜合征合并膽囊結石1例報道

    發(fā)表時間:2016-11-22 10: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長鏈非編碼 RNA MALAT1 吸附微小 RNA-124 調(diào)控 MSCs 成骨分化的實驗研究

    目的探討長鏈非編碼 RNA(long 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肺腺癌轉移相關轉錄因子 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吸附微小 RNA-124(microRNA-124,miR-124)對 MSCs 成骨分化的調(diào)控作用。方法體外培養(yǎng)小鼠胚胎來源 MSCs C3H10T1/2 細胞株,隨機分為對照組(A 組)、lncRNA MALAT1 空載質(zhì)粒組(B 組)、lncRNA MALAT1 過表達質(zhì)粒組(C 組)、lncRNA MALAT1 小干擾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組(D 組)和 lncRNA MALAT1 siRNA 陰性對照組(E 組),按細胞分組轉染質(zhì)粒及 siRNA 后再誘導其成骨分化 1 周,采用 ALP 染色和茜素紅染色觀察各組細胞成骨分化情況,實時熒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檢測 lncRNA MALAT1、Runt 相關轉錄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骨鈣素(osteocalcin,OCN)、miR-124 基因表達;采用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 lncRNA MALAT1 對 miR-124 的靶向調(diào)控關系。結果C 組 ALP 陽性細胞相對含量、細胞礦化結節(jié)相對含量及 lncRNA MALAT1、Runx2、OPN、OCN mRNA 相對表達量均顯著高于其余各組,D 組顯著低于其余各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 組細胞 miR-124 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其余各組,D 組顯著高于其余各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E 組間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示 lncRNA MALAT1 靶向下調(diào) miR-124 表達。結論lncRNA MALAT1 可靶向下調(diào) miR-124 表達,進而促進 MSCs 成骨分化。

    發(fā)表時間:2020-02-20 05:1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重慶地區(qū)呼吸??漆t(yī)師對2011 年版GOLD 中“COPD 綜合評估體系”的認知情況和臨床應用調(diào)查

    目的 了解呼吸專科醫(yī)師對2011 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創(chuàng)議( GOLD) 更新的COPD綜合評估體系的認知和臨床應用現(xiàn)狀。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對重慶地區(qū)42 家醫(yī)院呼吸專科醫(yī)師進行調(diào)查。問卷包括15 個問題, 針對COPD 綜合評估體系的認知、臨床應用情況及未能應用的原因。結果 收回有效問卷204 份, 超過90% 的呼吸科醫(yī)師不同程度了解及認可COPD 綜合評估體系, 近2 /3 的醫(yī)師熟悉COPD 評估測試( CAT) 和改良的英國醫(y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困難量表評分 ( mMRC) , 但僅24% 的醫(yī)師已經(jīng)在臨床應用。未臨床應用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僅用肺功能就可以評估 ( 60% ) 及受限于接診時間( 66. 7% ) 。三甲及以上醫(yī)院的醫(yī)生認知和應用情況略好于三甲以下醫(yī)院的醫(yī)生, 但不同職稱醫(yī)師之間差別不顯著。結論 重慶地區(qū)呼吸??漆t(yī)師對2011 年版GOLD 中COPD 綜合評估體系的知曉率和認同率都很高, 評估體系操作復雜而門診時間有限是目前臨床應用不普遍的主要原因。

    發(fā)表時間:2016-09-13 03: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