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Ranibizumab" 11條結果
  • 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治療特發(fā)性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臨床觀察

    目的 觀察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療特發(fā)性脈絡膜新生血管(ICNV)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的ICNV患者54例54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30例30只眼;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2.57plusmn;7.06)歲;病程6 d~3個月。采用Snellen視力表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早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治療研究(EDTRS)視力表行EDTRS視力檢查,同時行間接檢眼鏡、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斷層掃描(OCT)等檢查。患眼治療前BCVA 眼前手動~0.6,EDTRS視力平均字母數(shù)為(32.00plusmn;16.41)個。黃斑中心視網(wǎng)膜厚度(CRT)平均值為(337.31plusmn;76.91) mu;m。玻璃體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治療后平均隨訪時間(15.56plusmn;6.54)個月。首次治療后第1個月隨訪檢查時如發(fā)現(xiàn)CNV病灶擴大或有新發(fā)CNV病灶,則行再次注射治療。對比分析治療前后BCVA、ETDRS視力、CRT及CNV病灶滲漏變化情況。結果 首次治療后1個月,ETDRS視力平均字母數(shù)為(48.81plusmn;16.96)個,較治療前平均字母數(shù)增加16.81個字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991,P<0.01)。視力增加>15個字母者25只眼,占46.30%;視力減少ge;1個字母者2只眼,占3.70%。OCT檢查顯示,CRT平均值為(227.67plusmn;91.41) mu;m,與治療前CRT平均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021,P<0.01)。末次隨訪檢查時,患眼注射次數(shù)1~4次,平均注射次數(shù)(1.59plusmn;0.71)次。ETDRS視力平均字母數(shù)為(49.20plusmn;16.60)個,較治療前平均字母數(shù)增加17.20個字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390,P<0.01)。視力增加>15個字母者27只眼,占50.00%;視力減少ge;1個字母者3只眼,占5.56%。OCT檢查顯示,CRT平均值為(227.69plusmn;89.30) mu;m,與治療前CRT平均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872,P<0.01)。CNV滲漏完全停止者35只眼,占64.81%;滲漏范圍減少者11只眼,占20.37%;滲漏無明顯變化或范圍擴大者6只眼,占11.11%;出現(xiàn)新病灶者2只眼,占3.70%。隨訪中未見與注射及藥物有關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應。結論 玻璃體腔注射ranibizumab治療ICNV安全有效,可提高患眼視力,減輕黃斑水腫;其遠期療效及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3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治療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的一年療效觀察

    目的 觀察連續(xù)12個月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 治療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無對照、開放性研究。經(jīng)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檢查確診的22例滲出型AMD患者22只眼納入研究?;颊咧?,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8.2plusmn;9.3)歲。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和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非接觸眼壓計測量眼壓。為便于統(tǒng)計分析,視力換算為最小分辨角對數(shù)視力(logMAR)?;佳跙CVA 0.01~0.9,平均BCVA 0.26plusmn;0.22,平均logMAR 0.76plusmn;0.44;黃斑中心視網(wǎng)膜厚度(CRT)182~559 mu;m,平均CRT值為(302.62plusmn;90.18) mu;m。眼壓均正常。玻璃體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每一個月1次,連續(xù)12個月。每次治療后1 h和治療后1 d行眼壓檢查。每一個月均采用首次治療前的方法和設備行視力、眼壓、眼底、OCT檢查;3個月行FFA、ICGA檢查。22例患者中,完成了12個月隨訪者13例。13例患者平均logMAR 0.74plusmn;0.37,平均CRT值為(305.77plusmn;99.69) mu;m,平均眼壓為(12.07plusmn;3.93)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配對t檢驗對比分析治療過程中視力、CRT變化。結果 所有患眼治療后1個月,平均logMAR為 0.52plusmn;0.32, 與首次治療前平均logMA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18,P<0.05);治療后3個月,平均logMAR為 0.37plusmn;0.27,與首次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37,P<0.05)。完成12個月隨訪的13只眼,治療后1、3、12個月平均logMAR分別為0.51plusmn;0.34、0.35plusmn;0.26、0.34plusmn;0.30,與首次治療前平均logMAR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443,5.438,4.756;P<0.05)。治療后1、3個月平均CRT值分別為(228.85plusmn; 54.93)、(231.00plusmn;38.94) mu;m,與首次治療前平均CRT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14,3.199;P<0.05);治療后12個月平均CRT值為(262.92plusmn;70.48) mu;m,與首次治療前平均CRT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08,P>0.05)。前3次治療視力提高最快, 6只眼視力從0.1~<0.5提高到0.5及以上;隨訪第1個月時CRT降低幅度最大。玻璃體注射ranibizumab后1 h眼壓升高, 1 d后降至治療前水平。隨訪中未見眼內(nèi)感染等與玻璃體腔注射相關的并發(fā)癥。結論 每一個月玻璃體腔注射1次 ranibizumab可以提高患眼視力,減輕黃斑水腫;無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發(fā)生。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3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治療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臨床觀察

    目的 觀察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Lucentis)玻璃體腔注射治療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顧分析以糖尿病早期治療研究(ETDRS)視力表、彩色眼底像、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 )、光相干斷層掃描(OCT)等檢查確診的滲出型AMD 56只眼,采用玻璃體腔注射Ranibizum ab 0.5 mg的方法進行治療的臨床隨訪資料。治療前56只患眼ETDRS視力表字母數(shù)為25.1個 ,F(xiàn)FA和(或)ICGA檢查均有脈絡膜新生血管(CNV)滲漏,OCT檢查視網(wǎng)膜厚度平均為303.45 mu;m。Ranibizumab注射治療次數(shù)2~8次,平均治療次數(shù)為3.1次。治療后隨診時間6~12個月,平均隨診時間8.7個月?;仡櫡治鰰r,對比分析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3、6、9、12個月的視力 (ETDRS字母數(shù))、視網(wǎng)膜厚度、CNV病灶滲漏情況以及手術并發(fā)癥。 結果 56只眼治療后末次隨診檢查時,ETDRS視力表字母數(shù)平均為38.5個,字母數(shù)較治療前提高13.4個(t=-3.193,P<0.01)。其中,視力提高ge;15個字母數(shù)者22只眼,占39.3%;視力下降gt;15個字母數(shù)者2只眼,占3.6% 。 視網(wǎng)膜厚度平均為191.35 mu;m,較治療前下降112.1 mu;m (t=5.193,P<0.01)。 CNV滲漏停止者12只眼,占21.4%;滲漏減少者33只眼,占58.9%;無明顯改變者9只眼,占16.1%;新發(fā)生病灶1只眼,占1.8%。治療后5只眼有短暫視物模糊,3只眼有輕度眼壓升高等不良反應 ,均在1周內(nèi)消失。 結論 Ranibizumab玻璃體腔注射治療滲出型AMD可使視力提高,視網(wǎng)膜水腫明顯減輕,CNV病灶滲漏停止或減少,安全性高。 (中華眼底病雜志,2008,24:160-163)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治療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繼發(fā)黃斑水腫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患眼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前后眼底自身熒光影像特征觀察

    目的 觀察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PCV)患眼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前后眼底自身熒光(FAF)圖像特征。 方法 回顧性病例研究。臨床檢查確診并有連續(xù)隨訪記錄的PCV患者17例17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6例6只眼;均為單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FAF、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檢查。采用德國海德堡公司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儀HRA2行FAF檢查。根據(jù)FAF強度將患眼分為弱熒光組和混合熒光組,分別為8例8只眼和9例9只眼。兩組患眼BCVA分別為(58.88±11.66)、(46.56±9.15)個字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403,P=0.072)。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治療?;佳鄄Aw腔注射10.0 mg/ml的雷珠單抗0.05 ml(含雷珠單抗0.5 mg);治療方案為每一個月注射1次,連續(xù)注射3個月,其后根據(jù)隨訪結果決定是否再次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觀察治療前和治療后3、6、12個月FAF圖像特征;治療后不同時間點BCVA變化。 結果 治療前,混合熒光組患眼病灶區(qū)呈弱熒光夾雜點狀、網(wǎng)狀或片狀強熒光,病灶周圍強熒光;相應息肉樣病灶呈融合弱熒光。弱熒光組患眼病灶區(qū)呈弱熒光,病灶周圍稍強熒光;相應息肉樣病灶中央無熒光,周圍弱熒光圍繞。兩組患眼異常分支血管網(wǎng)(BVN)均呈顆粒狀弱熒光。治療后3個月,混合熒光組患眼息肉樣病灶中央熒光增強,其周圍可見強熒光環(huán);弱熒光組患眼息肉樣病灶中央呈弱熒光,其周圍出現(xiàn)強熒光環(huán)。治療后6、12個月,混合熒光組患眼強熒光環(huán)逐漸減弱或消失;弱熒光組患眼息肉樣病灶中央熒光逐漸增強,其周圍強熒光環(huán)逐漸減弱。兩組患眼治療后不同時間BVN弱熒光較治療前無變化。與治療前BCVA比較,兩組患眼治療后不同時間點BCVA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674、2.862、2.250,P=0.058、0.052、0.081)。末次隨訪時,弱熒光組、混合熒光組中視力提高的眼數(shù)分別為5、3只眼,占本組患眼的62.5%、33.3%;兩組視力提高的眼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47)。 結論 治療前,PCV的息肉樣病灶FAF表現(xiàn)為中央呈無熒光區(qū)伴有周圍弱熒光環(huán),或呈融合弱熒光;治療后息肉樣病灶熒光逐漸增強,其后熒光強度趨于正常。

    發(fā)表時間:2017-11-20 02: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同抗VEGF藥物治療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繼發(fā)黃斑水腫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評估玻璃體腔內(nèi)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anti-VEGF)對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繼發(fā)黃斑水腫(macular edema,ME)的療效。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數(shù)據(jù)庫,搜集關于玻璃體腔內(nèi)注射貝伐單抗、雷珠單抗和阿柏西普治療RVO-ME的隨機對照試驗(RCT),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1年9月17日。由2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11個RCT,包括2 436只眼,其中,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阻塞1 682只眼,視網(wǎng)膜分支靜脈阻塞754只眼。Meta分析結果顯示:① 隨訪第6個月時,抗VEGF藥物治療RVO-ME在最佳矯正視力改善[MD=14.97,95%CI(10.09,19.86),P<0.000 01]和視網(wǎng)膜中央厚度的減少[MD=?218.21,95%CI(?295.56,?140.86),P<0.000 01]方面均優(yōu)于安慰劑組;在第12個月時,抗VEGF藥物治療RVO-ME在最佳矯正視力的改善[MD=5.70,95%CI(3.90,7.50),P<0.000 01]方面優(yōu)于安慰劑組;② 不同抗VEGF藥物在改善最佳矯正視力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不同抗VEGF藥物在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阻塞患者的視網(wǎng)膜中央厚度改善上:阿柏西普和貝伐單抗[MD=?46.79,95%CI(?83.12,?10.46),P=0.01],貝伐單抗和雷珠單抗[MD=76.03,95%CI(30.76,121.30),P=0.001],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現(xiàn)有證據(jù)表明,抗VEGF藥物在RVO-ME的治療中可提高視力,減少黃斑水腫。貝伐單抗可能是雷珠單抗或阿柏西普的有效替代品,現(xiàn)有證據(jù)尚無法確定它們在長期治療RVO期間最佳矯正視力改善和視網(wǎng)膜中央厚度減少是否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合并玻璃體積血的X連鎖視網(wǎng)膜劈裂癥療效分析

    目的觀察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治療X連鎖視網(wǎng)膜劈裂癥(XLRS)合并玻璃體積血(VH)的療效。方法回顧性臨床研究。2016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眼科檢查確診的XLRS合并VH患者18例19只眼納入研究。患者均為男性;年齡(7.05±3.85)歲。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廣角眼底彩色照相檢查。BCVA檢查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進行,統(tǒng)計時換算為最小分辨角對數(shù)(logMAR)視力。依據(jù)是否接受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IVR)治療,將患者分為注藥組、觀察組,分別為10例11只眼、8例8只眼。注藥組患眼玻璃體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單抗0.025 ml(含雷珠單抗0.25 mg)。治療后隨訪時間(24.82±20.77)個月。觀察注藥組患眼治療后VH吸收時間、視力變化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VH前后、IVR治療前后BCVA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注藥組與觀察組之間VH吸收時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VH前后患眼logMAR BCVA分別為0.73±0.32、1.80±0.77;VH后BCVA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620,P=0.006)。注藥組患眼VH后、IVR治療后logMAR BCVA分別為1.87±0.55、0.62±0.29;IVR治療后BCVA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84,P<0.001)。治療前后均有BCVA記錄5只眼,VH后、IVR治療后logMAR BCVA分別為0.58±0.31、0.48±0.2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00,P=0.374);治療后BCVA提高1只眼,無變化4只眼。觀察組8只眼中,VH前、VH吸收后均有BCVA記錄5只眼。VH前、VH吸收后患眼logMAR BCVA分別為0.88±0.28、0.90±0.2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00,P=0.374);VH吸收后,BCVA無變化、降低分別為4、1只眼。注藥組、觀察組患眼VH吸收時間分別為(1.80±1.06)、(7.25±5.04)個月;注藥組患眼VH吸收時間較觀察組顯著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05,P=0.018)。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IVR治療與VH吸收時間顯著相關(B=-6.66,95%可信區(qū)間-10.93~-2.39,t=-3.40,P=0.005)。注藥組患眼中,IVR治療后發(fā)生再積血者1只眼;行玻璃體切割手術(PPV)1只眼。觀察組8只眼中,發(fā)生再積血2只眼;行PPV 1只眼。注藥組患眼發(fā)生再積血和行PPV的比例更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76、1.000)。并發(fā)癥方面,注藥組出現(xiàn)少量結膜下出血2只眼,輕微角膜上皮點狀損傷1只眼,均在短期內(nèi)自行恢復。注藥組中有IVR治療前后廣角眼底彩色照相資料9只眼,治療后周邊劈裂范圍均無明顯改變。所有患眼均未出現(xiàn)明顯機化增生以及感染性眼內(nèi)炎、視網(wǎng)膜脫離、黃斑裂孔、并發(fā)性白內(nèi)障、繼發(fā)性青光眼等嚴重并發(fā)癥,且無全身相關并發(fā)癥。結論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治療可以促進XLRS 患者VH吸收;對周邊視網(wǎng)膜劈裂無明顯影響。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間接檢眼鏡532 nm激光聯(lián)合雷珠單抗治療2期及以上小兒Coats病

    目的觀察間接檢眼鏡下532 nm波長激光聯(lián)合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IVR)治療2期及以上小兒Coats病的療效。方法回顧性、非對照臨床研究。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同仁醫(yī)院眼科中心檢查確診的2期及以上Coats病患者21例21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齡(5.00±1.92)歲。2A、2B、3A、3B、4期分別為2、8、7、2、2只眼?;佳劬袕V角眼底彩色照相、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檢查17只眼。眼底均可見異常擴張的視網(wǎng)膜血管,視網(wǎng)膜層間及視網(wǎng)膜下滲出;FFA檢查可見視網(wǎng)膜異常擴張的毛細血管及瘤樣擴張血管?;佳劬虚g接檢眼鏡下532 nm波長激光光凝聯(lián)合IVR治療。3B期及以上患眼嚴重視網(wǎng)膜脫離者先行視網(wǎng)膜下液(SRF)外引流,其后治療同前。治療后隨訪時間(35.67±6.13)個月。采用治療前相同設備和方法行相關檢查。觀察治療次數(shù)、視力變化、解剖預后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患眼光凝次數(shù)(2.43±0.98)次;IVR治療次數(shù)(2.00±0.89)次。首次治療聯(lián)合SRF外引流3只眼。末次隨訪時,行BCVA檢查的17只眼中,視力提高、無變化、下降分別為5、11、1只眼。21只眼中,視網(wǎng)膜在位17只眼;合并視網(wǎng)膜囊腫5只眼。隨訪期間,發(fā)生白內(nèi)障及玻璃體增生牽拉1只眼,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發(fā)生輕度玻璃體增生1只眼。結論間接檢眼鏡下532 nm激光聯(lián)合IVR是治療2期及以上小兒Coats病的有效治療手段。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四川地區(qū)早產(chǎn)兒視網(wǎng)膜病變的臨床特征及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分析

    目的觀察四川地區(qū)早產(chǎn)兒視網(wǎng)膜病變(ROP)的臨床特征,評價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對其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顧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眼科首次行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治療的ROP患兒156例306只眼納入研究。根據(jù)抗VEGF藥物的種類不同,將患兒分為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IVR)組和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IVC)組;根據(jù)患兒就診路徑不同,將IVC組分為院內(nèi)組和轉診組。治療后門診隨訪至病變退行(血管退化或視網(wǎng)膜完全血管化)或再次入院治療,隨訪時間至少6個月。若發(fā)現(xiàn)病情復發(fā)或進展,則再次收治入院并根據(jù)病變的嚴重程度,選擇抗VEGF藥物、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或手術治療??偨Y分析患兒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臨床特征:性別、出生胎齡(GA)、出生體重(BW)、吸氧史等;病變情況:ROP分期、分區(qū)、是否有附加病變等;治療情況:治療時間、首次抗VEGF藥物治療時矯正胎齡等;預后:是否再治療、再治療時間、再治療方式等;不良事件:角膜水腫、晶狀體混濁、眼內(nèi)炎、視網(wǎng)膜損傷等局部不良反應以及與治療相關的全身不良反應。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結果 156例ROP患兒306只眼中,男性74例(47.44%,74/156),女性82例(52.56%,82/156);均具有出生時吸氧史?;純篏A為(28.43±2.19)(23.86~36.57)周,BW為(1 129±335)(510~2 600)g,首次抗VEGF藥物治療時矯正胎齡為(39.80±3.04)(31.71~49.71)周。均診斷為1型ROP,包括急進型ROP(A-ROP)26只眼(8.50%,26/306),Ⅰ區(qū)病變39只眼(12.74%,39/306),Ⅱ區(qū)病變241只眼(78.76%,241/306)。患兒確診后于72 h內(nèi)行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治療,其中行IVR治療68例134只眼(43.79%,134/306),行IVC治療88例172只眼(56.21%,172/306)。IVC組患兒中,院內(nèi)組34例67只眼(38.95%,67/172),轉診組54例105只眼(61.05%,105/172)。僅一次治療后好轉279只眼(91.18%,279/306),經(jīng)2次治療后好轉15只眼(4.90%,15/306),經(jīng)3次治療后好轉12只眼(3.92%,12/306)。IVR組一次治愈率低于IVC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65,P=0.197)。在不同ROP類別中,IVC在A-ROP中表現(xiàn)出更好的治療效果,其一次治愈率高于IVR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797,P<0.05)。IVC組中院內(nèi)組患兒GA、BW、首次抗VEGF藥物治療時矯正胎齡均低于轉診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85、-2.940、-3.796,P<0.05)。IVC組中院內(nèi)組、轉診組一次治愈率分別為94.94%、92.38%,院內(nèi)組一次治愈率略高于轉診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71,P=0.679)。所有患兒隨訪期間均未出現(xiàn)與藥物或玻璃體腔注射相關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應。結論 四川地區(qū)ROP患兒GA、BW及首次治療時矯正胎齡較發(fā)達國家偏大。IVR及IVC均可安全有效治療ROP,兩種藥物在ROP總體的一次治愈效果中無明顯差異,但IVC在A-ROP治療中表現(xiàn)更佳。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早產(chǎn)兒視網(wǎng)膜病變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后病變復活的臨床分析及療效觀察

    目的觀察早產(chǎn)兒視網(wǎng)膜病變(ROP)患眼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IVR)治療后病變復活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病例系列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深圳市眼科醫(yī)院經(jīng)IVR治療后病變復活的ROP患兒11例21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11只眼,女性5例10只眼;出生胎齡(27.6±2.2)周;出生體重(1 034.6±306.5)g。首次IVR治療時,急進型ROP(AROP)者14只眼(63.7%,14/22);閾值病變者8只眼(36.3%,8/22)。病變復活后治療包括IVR、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LP)或微創(chuàng)玻璃體切割手術(MIVS)。治療后隨訪時間12~18個月。記錄患兒出生胎齡、出生體重、治療方式、治療時矯正胎齡、治療前后病變分期、病變復活及消退時間。觀察和分析其臨床特征和療效。結果首次IVR治療至出現(xiàn)病變復活的時間為(8.2±3.5)周;患兒矯正胎齡(43.62±4.08)周。21只眼中,復活時病變分期為AROP、閾值病變、閾值前病變、4期病變分別為2、4、12、3只眼。行IVR、LP、IVR+LP、IVR+MIVS治療分別為2、13、4、2只眼。首次復活治療后,病變消退且穩(wěn)定的時間為治療后(8.4±4.9)周。出現(xiàn)2次病變復活者5只眼,其中病變分期為3期、4a期、5期分別為2、1、2只眼;平均復活時間為上一次治療后(19.3±6.0)周。其分別行LP、LP+MIVS、IVR治療,隨訪期間病變消退穩(wěn)定。末次隨訪時,21只眼中,病變完全消退者19只眼,光凝斑穩(wěn)定,嵴樣病變消退,無附加病變,視網(wǎng)膜平伏;視網(wǎng)膜全脫離呈“漏斗狀”2只眼。結論AROP經(jīng)IVR治療后病變復活較多見;治療后早期復活率較高;再治療后存在2次復活可能性。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