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對能促進肌腱愈合的生長因子相關研究及應用方式進行綜述,并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展望研究方向。? 方法 廣泛查閱近年國內(nèi)外有關細胞生長因子促肌腱、韌帶修復的文獻,并進行總結與分析。? 結果 細胞生長因子具有加速肌腱愈合、改善肌腱力學特性、減少術后肌腱粘連的作用。利用轉基因技術介導細胞因子促進肌腱修復具有優(yōu)勢。? 結論 生長因子在肌腱愈合及修復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通過直接應用或轉基因方式合理應用細胞生長因子對肌腱、韌帶創(chuàng)傷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目的 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可分泌TGF-β1、PDGF、VEGF 和IGF-1 等多種生長因子,在創(chuàng)傷愈合過程中具有促進細胞增殖,膠原合成、分泌以及炎性趨化的作用。通過觀察PRP 對兔肌腱愈合的影響,探討其作用機制,為臨床組織工程肌腱的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蘭大白兔40 只,雌雄不限,體重2.5 ~ 3.0 kg,于兔耳中心動脈取血,采用Landesberg 等的二次離心法制備PRP;對全血及PRP 行血小板計數(shù)。將兔右后肢跟腱橫行切斷制備跟腱斷裂模型,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20 只。實驗組:于跟腱切斷后即刻將0.5 mL PRP 涂抹于跟腱兩斷端后縫合;對照組:直接縫合跟腱斷端。術后觀察實驗動物一般情況,于術后1、2、4、6 周兩組各處死5 只兔,取跟腱標本行大體觀察、組織學及免疫組織化學觀察,并進行成纖維細胞計數(shù)、膠原纖維含量及TGF-β1 表達水平檢測。 結 果 兔PRP 中血小板計數(shù)約為全血的4.03 倍。實驗動物均存活至實驗完成,切口愈合良好。隨觀察時間延長兩組肌腱均愈合,對照組肌腱吻合處纖維包裹較實驗組明顯。組織學觀察示術后1、2、4 周兩組成纖維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術后6 周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兩組各時間點膠原纖維含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TGF-β1 表達水平于術后1、2 周顯著上調,4、6 周下降,峰值于2 周出現(xiàn);各時間點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PRP 可促進兔損傷肌腱的修復,改善其愈合質量,其機制可能與PRP 使肌腱中TGF-β1 的表達提前達峰值有關。
目的采用前瞻性臨床對比研究,探討體外沖擊波聯(lián)合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治療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療效。方法以 2015 年 6 月—2018 年 6 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 180 例 KOA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 3 組,每組 60 例。A 組膝關節(jié)腔穿刺注射自體 PRP,B 組體外沖擊波治療,C 組膝關節(jié)腔穿刺注射自體 PRP 聯(lián)合體外沖擊波治療;每周治療 1 次,共 5 次。3 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側別及 Kellgren-Lawrence 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及首次治療后第 1、3、5 周,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Lequesne 指數(shù)評分、美國西部 Ontario 與 McMaster 大學骨關節(jié)炎指數(shù)評分(WOMAC)及膝關節(jié)活動度評定膝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情況。結果3 組治療后第 1、3、5 周 VAS 評分、Lequesne 指數(shù)評分、WOMAC 評分及膝關節(jié)活動度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治療時間延長,VAS 評分、Lequesne 指數(shù)評分和 WOMAC 評分逐漸降低(P< 0.05),但膝關節(jié)活動度各時間點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3 組間 VAS 評分、Lequesne 指數(shù)評分、WOMAC 評分及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 1、3、5 周,C 組上述 3 項評分明顯優(yōu)于 A、B 組(P< 0.05),但 3 組間膝關節(jié)活動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體外沖擊波聯(lián)合 PRP 注射治療 KOA 具有協(xié)同作用,能進一步緩解關節(ji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