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種輕中度乳頭內陷的矯正方法。 方法 2004 年5 月- 2007 年1 月,采用雙重U 形內懸吊法矯正乳頭內陷16 例,年齡18 ~ 38 歲。均為雙側先天性乳頭內陷,輕度11 例,中度5 例。未婚9 例,已婚哺乳者6 例,未哺乳者1 例。其中6 例已婚哺乳者曾經接受過手法按摩糾正及負壓吸引治療,效果欠滿意。術中牽出內陷乳頭后,在乳頭基底部與乳暈移行處,水平及垂直方向分別扎孔4 個,直徑約0.1 cm,然后2 個方向4 點相連,縫合懸掉打結形成一重U 形結,兩重縫合相互垂直。 結果 16 例患者術后乳頭挺拔,無乳頭壞死和感染,切口均Ⅰ期愈合?;颊攉@隨訪6 個月~ 2 年,乳頭潤澤、挺拔,多數(shù)呈圓柱狀,乳暈清晰,無乳頭或乳暈壞死,乳頭感覺無減退,無勃起功能障礙,外觀滿意,切口局部無瘢痕,無患者訴及影響哺乳。 結論 雙重U 形內懸吊法切口小、損傷小、操作簡便、效果確切、不易復發(fā)且并發(fā)癥少,是一種較理想的矯正輕中度乳頭內陷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
目的 探討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手術結合大劑量羅擾素治療的療效。 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17~79歲。病程2個月~7年,中位病程3.5年。9例Ⅰ期患者行單純病灶擴大切除結合中厚植皮(或鄰位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23例Ⅱ期患者行病灶擴大切除及區(qū)域淋巴結清掃術(或截肢),1例Ⅲ期患者姑息性病灶切除。所有患者術后均輔以大劑量羅擾素生物治療。 結果 9例Ⅰ期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好,獲隨訪7個月~8年,無復發(fā)。Ⅱ期患者中,2例切口愈合延遲,經換藥愈合;1例失訪,余22例獲隨訪5個月~7年,其中1例復發(fā),部位于大腿原發(fā)灶旁,再次予病灶廣泛切除后,大劑量羅擾素治療。 1例Ⅲ期患者治療1年6個月后因肺部轉移并發(fā)呼吸衰竭死亡。 結論 手術結合術后大劑量羅擾素綜合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療效滿意。
目的 探討膽囊結石伴膽囊炎和膽囊切除對結直腸癌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間就診于甘肅省人民醫(yī)院肛腸科的結直腸癌患者168例,最終納入符合條件的29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結直腸癌合并膽囊結石伴膽囊炎患者10例(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膽囊切除術后結直腸癌患者10例(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膽囊正常結直腸癌患者9例(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收集并比較3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集納入研究患者的新鮮大便樣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測序技術測定并分析獲得樣本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分布情況。 結果 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的白細胞介素-6較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和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升高(P<0.05)。3組患者的大便菌群在門水平上:① 3組樣本中擬桿菌(Bacteroidetes)門、厚壁菌(Firmicutes)門、變形桿菌(Proteobactenia)門、梭桿菌(Fusobacteria)門和疣微菌(Verrucomicrobia)門的相對豐度都較高,幾乎占據(jù)了腸道細菌總量的95%以上;② 梭桿菌門的相對豐度在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較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增高(P<0.05);③ 疣微菌門的相對豐度在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較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和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增高(P<0.05);④ 互養(yǎng)菌(Synergistetes)門的相對豐度在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較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和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增高(P<0.05)。在屬水平上:① 擬桿菌屬和羅斯菌(Roseburia)屬的相對豐度在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較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和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均降低(P<0.05); ② 志賀桿菌(Shigella)屬的相對豐度在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較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增高(P<0.05);③ 毛螺旋菌(Lachnospira)屬的相對豐度在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較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降低(P<0.05);④ 普氏菌(Prevotella)屬和梭桿菌屬的相對豐度在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較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和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均增高(P<0.05);⑤ 梭菌(Clostridium)屬和阿克曼菌(Akkermansia)屬的相對豐度在膽囊結石伴膽囊炎+結直腸癌組和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較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均降低(P<0.05);⑥ 腸球菌(Enterococcus)屬的相對豐度在正常膽囊+結直腸癌組較膽囊切除+結直腸癌組增高(P<0.05)。結論 ① 長期患膽囊結石伴膽囊炎會引起擬桿菌屬、羅斯菌屬、毛螺旋菌屬等菌群豐度顯著降低;② 膽囊切除術后會引起梭菌屬、腸球菌屬、疣微菌門、互養(yǎng)菌門等菌群相對豐度改變;③ 梭桿菌屬的相對豐度在結直腸癌合并膽囊結石伴膽囊炎患者顯著增高,促進炎癥細胞因子釋放引起腸道炎癥,有利于條件致病菌的生長,可能影響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目的 探討靜脈溶栓橋接血管內取栓治療(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對急性心源性腦卒中患者臨床功能結局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納入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發(fā)病 24 h 內接受 EVT 的心源性腦卒中患者,根據(jù)是否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分為橋接治療組和直接 EVT 組。主要結局指標為 3 個月不良功能結局,即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評分 3~6 分;次要結局指標包括在院期間顱內出血和 3 個月內死亡。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校正混雜因素,分析干預措施對 3 個月功能結局的影響。結果 共納入患者 285 例,其中女性 174 例(61.1%),年齡的中位數(shù)(下四分位數(shù),上四分位數(shù))為 74(64,80)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的中位數(shù)(下四分位數(shù),上四分位數(shù))4.0(3.0,5.0) h。與直接 EVT 組(n=202)相比,橋接治療組(n=83)患者 3 個月功能結局不良的比例更低(55.4% vs. 68.3%,P=0.039),兩組間顱內出血發(fā)生率(47.0% vs. 39.6%,P=0.251)和 3 個月死亡率(20.5% vs. 30.7%,P=0.08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校正年齡、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等因素后,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橋接治療與直接 EVT 相比可改善 3 個月功能結局[比值比=0.482,95% 置信區(qū)間(0.249,0.934),P=0.031]。結論 對于急性心源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橋接 EVT 與直接 EVT 相比,可改善患者 3 個月功能結局,且不增加顱內出血風險。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CENTRAL(Cochrane圖書館2012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從建庫截至2012年5月,同時手工檢索相關灰色文獻,查找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切除子宮治療婦科良性病的隨機對照試驗。由2位研究者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質量后,采用RevMan 5.1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納入22個RCT,共3 304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開腹術相比,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住院時間[MD=–2.31,95%CI(–3.03,–1.60),Plt;0.000 01]和術后恢復正?;顒拥臅r間更短[MD=–13.86,95%CI(–17.70, –10.03),Plt;0.000 01],術后發(fā)熱及其他非特異性感染發(fā)生率更低[OR=0.72,95%CI(0.54,0.95),P=0.02],但術中泌尿系損傷發(fā)生率更高[OR=2.41,95%CI(1.21,4.82),P=0.012]且手術時間延長[MD=20.27,95%CI(3.95,36.59),P=0.03]。兩組在術中腸道損傷、血管損傷、術后瘺管形成、術后排尿功能障礙及術后陰道殘端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其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本系統(tǒng)評價結果顯示,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在縮短住院時間及術后恢復正常活動時間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且術后發(fā)熱及其他非特異性感染發(fā)生率更低,但術中泌尿系損傷發(fā)生率更高且手術時間更長。由于缺乏術后長期生活質量結局指標的結果,期待未來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驗證。
目的評價益生菌預防老年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療效。 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數(shù)據(jù)庫、Cochrane臨床對照試驗注冊庫、中國知網(wǎng)、維普、萬方,并手工檢索相關參考文獻等,檢索時間跨度為1966年1月-2014年4月。所納入研究均為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對象≥65歲,研究內容為抗生素使用時或使用前預防性使用益生菌,文獻Jadad評分須>3分。 結果共納入8篇文獻,包含3 680例研究對象(益生菌組1 843例,對照組1 837例)。Meta分析結果顯示:益生菌組與對照組間發(fā)生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的風險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0.76,95% CI(0.51,1.13),P=0.17]。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乳桿菌屬[RR=0.59,95% CI(0.31,1.13),P=0.11]、酵母菌屬[RR=1.24,95% CI(0.70,2.19),P=0.46]、多種益生菌聯(lián)合[RR=0.58,95% CI(0.24,1.41),P=0.23]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尚無證據(jù)支持益生菌能夠降低老年人服用抗生素后發(fā)生AAD的風險。
本研究擬探究血根堿對大鼠氣道平滑肌細胞(rASMCs)的剛度、牽張力、應力纖維分布等細胞生物力學特性的影響。體外培養(yǎng)的 rASMCs 經過血根堿溶液在不同濃度(0.005~5 μmol/L)條件下分別處理 12 h、24 h、36 h 和 48 h 后,采用噻唑鹽比色法、光學磁粒扭轉細胞測量儀、傅里葉變換牽張力顯微術、劃痕實驗和免疫熒光顯微技術等檢測其活性、剛度、牽張力、遷移速度和微絲骨架分布等細胞生物力學特性的變化。實驗結果顯示,在濃度低于 0.5 μmol/L 時,血根堿對細胞活性沒有明顯影響,但對細胞生物力學特性呈現(xiàn)濃度和時間依賴性,具體表現(xiàn)為 rAMSCs 經 0.05 μmol/L 和 0.5 μmol/L 濃度的血根堿處理 12 h 和 24 h 后細胞剛度、細胞牽張力和細胞遷移速度均明顯降低、細胞骨架應力纖維出現(xiàn)解聚。鑒于氣道平滑肌細胞(ASMCs)生物力學特性在哮喘氣道高反應性(AHR)中的關鍵作用,上述的實驗結果提示,血根堿有可能通過改變氣道平滑肌細胞生物力學特性而改善 AHR,進而為開發(fā)基于血根堿的氣道松弛劑等哮喘治療藥物奠定基礎。
目的 探討術前是否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對宮腔鏡治療內生型剖宮產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臨床療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 2013 年 1 月-2018 年 1 月就診于柳州市工人醫(yī)院婦科的內生型 CSP 患者 94 例,隨機分為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后行宮腔鏡手術組(甲氨蝶呤組,n=39)和直接行宮腔鏡手術組(非甲氨蝶呤組,n=55)。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并發(fā)癥、住院時間、手術費用、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復時間及治療結局進行比較。正態(tài)分布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以中位數(shù)(下四分位數(shù),上四分位數(shù))表示。結果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孕囊直徑、子宮瘢痕厚度、剖宮產次數(shù)、剖宮產距今時間、停經時間、術前血 HCG 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75(35,120)vs. 65(35,130)mL,P=0.82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1% vs. 5.5%,P=1.000)、術后血 HCG 恢復時間[(5.22±2.17)vs.(4.96±1.81)周,P=0.559]、治療有效率(94.9% vs. 90.9%,P=0.747)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甲氨蝶呤組手術時間更長[43(34,55)vs. 32(28,35)min,P=0.001],住院時間更長[(10.89±1.42)vs.(5.82±1.47)d,P<0.001],住院費用更高[(8596.46±3336.59)vs.(7058.84±2638.49)元,P=0.014]。結論 對于內生型 CSP 患者,宮腔鏡手術前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對治療效果并無顯著影響,反而增加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宮腔鏡手術前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并非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