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評價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Semiconductor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的療效。方法:對我院采用SPLDD治療d的5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56例(70個椎間盤),每只椎間盤需激光能量如下:L3~4、L5~S1為:1 200~1 400J;L4~5為1300~1500J。比較手術前后疼痛強度數(shù)字等級 (pain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 PINRS)評分,進行療效觀察和評定術后根據(jù)癥狀緩解程度。結果:隨訪3月為(2.1±0.4)分 (與術前比較,Plt;0.05);本組56例病例中,PINRS評分由術前平均(8.0±0.3)分改善到術后(2.0±0.2),共39例,占69.6%;(9.0±0.5)分改善到術后(4.0±0.6)共17例,占30.4%。未見椎間盤炎及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時間15~60m in,平均30 m in。結論:SPLDD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值得推廣。
目的 探索一種新的骶前病變切除手術入路—— 經S3 ~ 5 雙開門途徑。 方法 2007 年6 月-2008 年1 月,收治5 例骶前病變患者。患者均為女性;年齡56 ~ 84 歲。臨床表現(xiàn):肛門墜脹1 例,排大便困難及大便帶血2 例,無癥狀2 例。指肛檢查:2 例觸及直腸包塊,3 例骶前腫瘤未能觸及包塊。B 超、CT、MRI 等檢查提示骶前占位3 例,直腸腫瘤2 例。病變組織大小4 cm × 3 cm × 3 cm ~ 20 cm × 15 cm × 13 cm。病程12 ~ 50 d,平均18 d。采用經S3 ~ 5 雙開門途徑暴露病灶,常規(guī)方法完整切除。 結果 5 例手術順利,術中未發(fā)生骶前靜脈叢大出血、直腸損傷、盆腔神經直接損傷、盆底結構破壞等。入路時間12 ~ 28 min,平均20 min;入路時出血30 ~ 130 mL,平均80 mL;手術時間80 ~ 120 min,平均105 min;術中出血100 ~ 350 mL,平均280 mL。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術后切除組織病理檢查示骶前畸胎瘤、皮樣囊腫、梭狀細胞瘤各1 例,直腸管狀絨毛狀腺瘤2 例。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會陰部感覺減退,無大小便失禁。6 個月后感覺減退者全部恢復,X 線片示開窗骶骨均骨性愈合。5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13 個月。無骶骨缺損及骨盆穩(wěn)定性破壞,無骶髂關節(jié)炎發(fā)生,B 超、CT 或MRI 檢查未見病變復發(fā)。 結論 經S3 ~ 5 雙開門的骶前病變手術入路術野淺、暴露充分,不造成骶骨缺損和嚴重骶神經損傷,具有操作簡便、安全、創(chuàng)傷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
我科自1980年以來,采用組織瓣移植修復多種原因所致的組織缺損64例,獲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目的 研究組織工程骨結合帶鎖髓內釘修復成年山羊大段負重骨缺損的可行性,探索更可行的技術路徑。 方法 將24只成年山羊,通過骨髓穿刺法獲取山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將體外擴增及成骨定向誘導的第2代BMSC與同種異體脫鈣骨基質(DBM)通過雙相接種法構建組織工程骨。24只成年山羊,以帶鎖髓內釘構建股骨中段3 cm骨缺損模型。隨機分為3組,每組8只。實驗組以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對照組單獨使用DBM和空白組曠置。術后1、12、24周行X線片觀察及評分,12、24周每組各處死4只動物行組織學觀察和生物力學檢測。 結果 標本大體觀察示實驗組和對照組術后12周骨缺損部位被骨痂連接,髓腔貫通,24周全部愈合;實驗組24周恢復正常解剖形態(tài),對照組外形仍然粗糙、不規(guī)則;空白組術后12周及24周缺損部位均為纖維組織充填。術后1周各組X線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術后12周及24周X線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和空白組,對照組優(yōu)于空白組,各組24周X線評分均高于12周時,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12、24周的最大抗扭強度分別達正常側的47.07% ± 5.05%和83.73% ± 2.33%,顯著高于對照組和空白組(P<0.05);空白組2個時間點最大抗扭強度均不超過正常的15%,與骨不連時的纖維連接相符。組織學檢查示術后12周實驗組和對照組骨缺損區(qū)DBM支架材料基本被吸收,有典型的同心圓排列的哈弗系統(tǒng)形成,周圍偶見淋巴細胞;術后24周,實驗組和對照組股骨缺損均被修復,但實驗組較對照組的新骨更多、骨塑形更好;空白組術后24周骨缺損區(qū)中央仍為纖維組織填充。 結論 組織工程骨結合帶鎖髓內釘能夠更有效修復成年山羊負重骨大段骨缺損,滿足負重骨的生物力學要求。
目的 調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骨科2008~2010年度住院患者疾病及費用構成情況,為后續(xù)析因分析主要住院疾病負擔和有效干預提供更加詳盡的基線數(shù)據(jù)。方法 收集該院骨科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歷,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對出院記錄的第一診斷進行分類整理。結果 2008~2010 年該院骨科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男性以中青年為主,女性以老年為主;3年內前5位系統(tǒng)疾病順位未變,有6個單病種均保持位于前10位。患者人均費用平均增長8.97%;住院費用構成前三位保持不變,依次為材料費、藥品費和治療費;住院費用支付方式構成前三位依次為自費、社保和公費;支付方式構成中,社保支付呈明顯上升趨勢,自費支付總體以下降為主。結論 ① 該院2008~2010年骨科住院患者人數(shù)呈逐年增高趨勢,患者性別與年齡分布趨于穩(wěn)定。② 按ICD-10一級代碼分類的疾病譜和單病種較穩(wěn)定,首位疾病3年來均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而股骨轉子間骨折上升趨勢最明顯。③ 人均住院費用呈逐年上漲趨勢,材料費和檢查費構成比增長明顯,手術費、治療費和床位費較低,未來應研究如何“多管齊下”控制醫(yī)療費用增長和使費用構成合理化。④ 住院費用支付方式構成中,自費構成逐漸下降,社保構成逐漸上升,說明國家社保醫(yī)療保障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
目的 研究經皮激光汽化椎間盤減壓術(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療頸椎病的遠期療效和影響因素。 方法 2003 年3 月- 2005 年6 月,采用PLDD 治療156 例頸椎病患者。男74 例,女82 例;年齡31 ~ 74 歲,平均55.4 歲。病程2 個月~ 15 年。神經根型59 例,椎動脈型48 例,脊髓型19 例,混合型30 例。突出椎間盤節(jié)段:C3、4 32 個,C4、5 66 個,C5、6 89 個,C6、7 69 個;單節(jié)段71 例,多節(jié)段85 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遠期療效及影響因素。 結果 術后即刻117 例(75%)術前癥狀減輕或緩解。術后3 d 1 例(0.64%)發(fā)生椎間盤炎,使用抗生素3 周后痊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5 年~ 7 年3 個月,平均5 年6 個月。末次隨訪時療效按Macnab 標準評價,獲優(yōu)60 例(38.46%),良65 例(41.67%),中19 例(12.18%),差12 例(7.69%),優(yōu)良率80.13%。82 例X 線片檢查示末次隨訪椎體角度位移、水平位移與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病程對遠期療效有影響(P lt; 0.05),而頸椎病類型、椎間盤突出程度、輕度頸椎不穩(wěn)及病變節(jié)段因素對遠期療效無影響(P gt; 0.05)。 結論 PLDD治療各型頸椎病安全、有效,并發(fā)癥少,且不影響脊柱的穩(wěn)定性。遠期療效受年齡、病程影響較明顯,而與頸椎病分型、頸椎間盤突出程度、輕度頸椎不穩(wěn)及病變節(jié)段等因素無明顯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