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觀察用骨痂移植對骨折不愈合作用的臨床療效。方法 1995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增生型骨折不愈合19例,采用骨痂移植加內(nèi)固定或外固定治療。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齡19~57歲。骨折部位:肱骨4例,尺橈骨2例,股骨8例,脛骨5例。均為增生型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其中普通鋼板固定松動變形10例,加壓鋼板松動2例,梅花針固定變形3例,帶鎖髓內(nèi)釘斷裂2例,普通鋼板斷裂2例。骨折不愈合時間8~24個月。結果 19例均獲6~18個月隨訪,平均15.6個月。骨折愈合時間為6~8個月,其中1例術后7個月外傷后再骨折,鋼板彎曲,經(jīng)手術及骨痂骨植骨后7個月愈合。鋼板內(nèi)固定及交鎖髓內(nèi)釘治療者無傷口感染;外固定架固定者1例針道感染,經(jīng)消炎、換藥痊愈。上肢骨折6例功能恢復良好;下肢骨折13例除上述1例再骨折功能恢復稍差外,其余功能恢復良好。結論 采用骨痂移植簡便易行,骨折愈合率高,可作為一種治療骨不愈合的骨移植材料。
目的探討采用一種改良術式治療陳舊性孟氏骨折的臨床療效。 方法2006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擴大切取前臂帶蒂深筋膜瓣重建環(huán)狀韌帶和修復肘部橈側副韌帶復合體,尺骨截骨延長、骨痂回植鋼板內(nèi)固定術治療40例陳舊性孟氏骨折患兒。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10歲,平均4歲。致傷原因:摔傷24例,交通事故傷8例,高處墜落傷8例。均為單側伸直型骨折;病程2~11個月,平均4個月。合并橈神經(jīng)麻痹4例。 結果術后患兒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橈神經(jīng)麻痹、肌筋膜室綜合征、手部伸肌肌力下降等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純壕@隨訪,隨訪時間1~5年,平均2.5年。X線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10~20周,平均15周。隨訪期間3例發(fā)生再脫位,無手部肌肉粘連致手功能障礙及橈骨小頭瓶頸狀改變發(fā)生。末次隨訪時根據(jù)Mackay等功能評定標準評定,獲優(yōu)32例,良5例,差3例,優(yōu)良率92.5%。 結論采用改良術式治療陳舊性伸直型孟氏骨折,肱橈關節(jié)匹配程度良好,可不作內(nèi)固定處理,臨床療效良好。
目的 比較組合臂式外固定架與鎖定接骨板外固定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 2011 年 6 月—2015 年 1 月采用鎖定接骨板外固定治療的 37 例脛骨開放性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并與同期采用組合臂式外固定架治療的 55 例患者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年齡、Gustilo 分型、合并傷、軟組織缺損范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結果 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9~14 個月,平均 12 個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及治療費用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 8 個月,對照組外固定架針道松動發(fā)生率為 76.4%(42/55),骨不連發(fā)生率為 29.1%(16/55),返崗工作率為 70.9%(39/55);研究組分別為 8.1%(3/37)、8.1%(3/37)和 91.9%(34/3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 42 例患者發(fā)生畸形愈合,而研究組未見鋼板扭曲、螺釘退出等并發(fā)癥。末次隨訪時按 Johner & Wruhs 評價法評價,對照組優(yōu)良率為 60.0%(33/55),研究組為 91.9%(34/3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704,P=0.002)。 結論 鎖定接骨板外固定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操作簡便、骨折愈合快,可有效固定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