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評價感咳雙清膠囊在風熱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受試者中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方法 采用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清感穿心蓮片)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方法。共納入288 例患者,其中上感患者取咽拭子進行病毒檢測,以獲得病原學確診。結果 在經病毒檢測確診為病毒感染的40 例上感患者中,感咳雙清膠囊組中81.82% 的患者獲得痊愈或顯效,對照組為50.0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在治療第3 天時,感咳雙清膠囊組的上感患者愈顯率(FAS 集)為80.00%,對照組為68.57%,兩組均取得明顯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在治療第7 天時,急支組服用感咳雙清膠囊的患者愈顯率(FAS 集)為82.35%,對照組為63.77%,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試驗期間有1 位服用感咳雙清膠囊的患者出現(xiàn)了便秘的不良事件,但沒有證據說明與感咳雙清膠囊相關,且未影響治療。結論 感咳雙清膠囊對屬于風熱證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氣管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目的 評價司帕沙星注射液治療急性中、重度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試驗藥司帕沙星每次200m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對照藥氧氟沙星每次200mg,靜脈滴注,每日二次,療程均為7-14天.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結果 兩組的治愈率分別為33.33%與26.67%,有效率分別是80.00%與76.67%.細菌清除率分別是89.66%與89.29%.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是13.33%與16.67%.本組病例未見光敏反應.以上結果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司帕沙星注射液是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種有效藥物.
目的 評價國產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療急性呼吸道細菌感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試驗采用多中心、隨機、陽性藥物平行對照、非盲法試驗設計,共納入134例受試者,隨機分為試驗組68例和對照組66例,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接受甲磺酸帕珠沙星500 mg與左氧氟沙星300 mg,每12 h靜脈滴注1次,每日兩次治療,療程均為7~10天,病情重者可延長至14天。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痊愈率分別為52.9%、57.6%(FAS分析集)和57.1%、61.3%(PPS分析集);臨床有效率分別為86.8%、87.9%(FAS分析集)和93.7%、93.6% (PPS分析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兩藥療效相當。兩組的細菌陰轉率分別為92.5%和94.3%,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安全性評價結果顯示,兩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6.2%和16.7%,均以局部刺激及消化道反應為主,但大多輕微,無需特殊處理。結論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療急性呼吸道細菌感染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好,適合敏感菌所致的中重度呼吸道細菌感染及不能口服給藥的患者使用。
【摘要】 目的 探討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老年難治性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椒ā∵x擇2005年2月-2010年9月收治的高齡難治性呼吸道細菌感染患者6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4例,給予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阿奇霉素;對照組34例,給予左氧氟沙星,兩組總療程皆為15 d。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細菌清除率和不良反應。 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64.7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32.3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治療組細菌清除率為76.19%,對照組細菌清除率為36.36%,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5.88%和8.8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老年難治性呼吸道感染療效高, 能有效清除細菌, 不良反應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azithromycin on refractory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eld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8 elde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5 to September 20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n=34) and control group (n=34).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azithromycin;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alone. The total treatment periods of both groups were 15 day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eradication rate of pathogens and the rate of ael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ate was 64.7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2.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pathogens was 76.1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6.3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lt;0.05). The rat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5.8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8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gt;0.05). Conclusion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Azithromycin is effective on refractor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elder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bacteria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
目的 研究慢性呼吸道疾病并發(fā)社區(qū)獲得性下呼吸道細菌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1年~2005年在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呼吸病房住院的212例社區(qū)獲得性下呼吸道細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痰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患者均具有慢性呼吸道基礎疾病。結果 臨床分離病原菌229株,革蘭陰性桿菌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蘭陰性桿菌占73.9%,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見,分別為18.2%和13.6%;革蘭陽性球菌占23.8%,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10.2%,肺炎鏈球菌9.1%。支氣管擴張癥患者感染時革蘭陰性桿菌占86.2%,前三位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27.5%)、副流感嗜血桿菌(13.7%)和流感嗜血桿菌(11.8%)。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危險因素為患有支氣管擴張癥(OR=5.590,95%CI 2.792~11.192);感染鮑曼不動桿菌的危險因素為1月內使用制酸劑(OR=9.652,95%CI 2.792~11.192)和低蛋白血癥(OR=2.679,95%CI 1.108~6.476);感染腸桿菌科細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和大腸埃希菌)的危險因素為前1月內使用抗菌藥物(OR=4.236,95%CI 1.982~9.057),以及患有腎臟疾?。∣R=4.305,95%CI 1.090~17.008)和糖尿?。∣R=2.836,95%CI 1.339~6.009)。結論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并發(fā)社區(qū)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時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根據基礎疾病、病情嚴重程度和用藥史的不同而變化,對病原菌的正確判斷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經驗性抗感染方案。
呼吸道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細菌性肺炎是呼吸道感染中的主要代表性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是抗菌治療,用藥選擇及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治療的成敗。同時如何降低醫(yī)療費用也是臨床醫(yī)生需要考慮的棘手問題。據國外文獻報道在英國每年約有5億張以上的抗微生物藥物處方,其中住院處方中約40%為靜脈制劑,而我國住院靜脈制劑的處方比例則更高。醫(yī)療費用的增加部分與靜脈用藥過多有關。為尋求解決臨床治療與醫(yī)療費用之間的矛盾,選擇高效、低毒、廉價的抗菌藥物,1987年Quintiliani等[1]首先提出了抗生素序貫療法(sequential therapy)的概念,即在經過相對短療程(48~72 h)靜脈抗菌藥物治療,臨床癥狀基本穩(wěn)定或改善后,改為口服抗菌藥物治療。口服的抗菌藥物可以是與前者完全相同的口服劑型,也可以是同一類或抗菌譜相似的同一級藥物,后也有人稱之為"轉換治療"(switch therapy)、"降級治療"(step-down therapy)。據國外文獻報道,住院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應用序貫療法者因早期出院每位患者節(jié)約費用293~1393美元[2-4]。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外周血β-防御素2(HBD-2)與全身炎癥反應的關系。方法 LRTI組納入81例患者,包括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或(和)合并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同期2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外周血HBD-2、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IL-8水平。常規(guī)進行血細胞分析等實驗室檢查。比較LRTI組及對照組上述指標的變化。按照采血時患病時間分為lt;7 d組、7~14 d組和gt;14 d組,比較組間差別。對HBD-2與IL-1β、IL-8進行相關分析。結果 LRTI組患者外周血HBD-2、IL-1β和白細胞總數(shù)(WBC)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lt;0.05)。LRTI患者在患病時間lt;7 d組和7~14 d組的HBD-2和IL-1β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lt;0.05),gt;14 d組患者的HBD-2和IL-1β基本恢復正常(P均gt;0.05)。不同患病時間的LRTI患者IL-8水平沒有顯著差異(P均gt;0.05)。外周血HBD-2與IL-1β呈顯著的正相關(r=0.313,P=0.030);HBD-2與IL-8無顯著相關性(Pgt;0.05)。結論 LRTI患者外周血HBD-2明顯升高;HBD-2升高主要表現(xiàn)在疾病早期或相對早期;外周血HBD-2升高可能與全身炎癥反應有關。
目的了解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病原學構成。方法 深圳福田醫(yī)院2007 年10 月至2008 年10 月臨床診斷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 CAP) 、急性支氣管炎( A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的住院患者為觀察組, 采集鼻咽拭子, 采用多重PCR 技術檢測常見的7種( 11 個亞型) 呼吸道病毒。同時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多種病毒血清特異性IgM抗體。同期健康體檢者106 例作為對照組。結果 對 照組106 例僅4 例陽性。觀察組192 例患者鼻咽拭子中80例檢出99 株病毒, 患者陽性率41. 6% , 病毒檢出率51. 5% 。檢出病毒以流感病毒A 型( FluA) 、鼻病毒( RhV) 、副流感病毒1 型( PIV1) 為主, 三者占檢出病毒株的81. 8% ( 81/99) 。血清學檢測發(fā)現(xiàn)61例73 種( 型) 病毒陽性, 患者陽性率31. 7% , 病毒陽性率38. 0% , 以FluA、PIV1 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檢出為主。兩種標本綜合結果192 例患者中共91 例110 株( 型) 陽性, 患者陽性率47. 3% , 病毒陽性率57. 2% 。結論 成 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具有較高比例, 以FluA、RhV、PIV1為主。
目的 探討超鞭毛蟲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分析16 例超鞭毛蟲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纖維支氣管鏡和病原學檢查結果。結果 16 例下呼吸道超鞭毛蟲感染患者中, 發(fā)熱16 例, 咳嗽15 例, 盜汗12 例, 喘息3 例。血嗜酸粒細胞增高3 例。16 例均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查見活超鞭毛蟲, 8 例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陽性。胸部影像學以肺部多葉段滲出性斑片影或大片葉段實變影伴周圍局限性模糊斑片影多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見有管腔內急性炎癥反應的表現(xiàn)。甲硝唑治療患者預后良好。結論 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超鞭毛蟲檢測在廣東深圳地區(qū)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感染者以下呼吸道感染和混合感染為主。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體(MP)快速培養(yǎng)法在成人社區(qū)下呼吸道感染(LRTIs)患者MP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LRTIs患者120例,取患者咽拭子樣本用快速培養(yǎng)法進行培養(yǎng),同時做血清學MP抗體(明膠顆粒凝集法)檢測。結果受檢的120例LRTIs患者中,33例MP快速培養(yǎng)法結果為陽性,陽性率為27.5%;24例血清學檢測MP抗體為陽性,陽性率為20.0%;MP快速培養(yǎng)法陽性率高于血清學檢測MP抗體,但兩種檢驗方法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MP快速培養(yǎng)法培養(yǎng)MP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早期診斷方法之一。MP快速培養(yǎng)法與血清學檢測MP抗體聯(lián)合應用能提高陽性率,避免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