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療雙節(jié)段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及對病變節(jié)段及其鄰近上、下節(jié)段活動度的影響。 方法 2004 年9 月- 2007 年2 月,采用Bryan Disc 假體行CADR 治療C4、5、C5、6 雙節(jié)段頸椎病7 例。男4 例,女3 例;年齡30 ~ 45 歲,平均38.5 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頸痛、肢體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病程12 ~ 54 個月,平均27 個月。其中神經根型、脊髓型各3 例,混合型1 例。術前X 線片檢查示均存在不同程度C4、5、C5、6椎間隙狹窄及頸椎曲度變直,CT 或MRI 顯示C4、5、C5、6椎間盤不同程度突出、椎體邊緣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或脊髓。所有患者術前均經系統(tǒng)保守治療無效。對患者術前和術后隨訪時JOA評分和病變節(jié)段及其鄰近上、下節(jié)段的活動度進行比較。 結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過圍手術期,無聲音嘶啞、肌肉痙攣、吞咽困難、頸部疼痛。術后12 個月X 線片示Bryan Disc 人工椎間盤假體位置良好,椎間隙高度維持正常,無假體松動、移位及感染征象發(fā)生。7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 ~ 41 個月,平均26.7 個月。頸痛、肢體疼痛麻木均消失、肌力明顯改善。術前JOA評分為(8.35 ± 1.27)分,術后隨訪時為(14.65 ± 1.6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術前病變節(jié)段(C4、5)和(C5、6)活動度分別為(8.38 ±0.48)° 和(9.16 ± 0.54)°,術后隨訪時分別為(11.15 ± 0.65)° 和(12.75 ± 0.73)°,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術前鄰近上位(C3、4)和下位(C6、7)節(jié)段活動度分別為(9.71 ± 0.76)° 和(12.39 ± 0.58)°,術后隨訪時分別為(10.26 ± 0.47)°和(13.67 ± 0.71)°,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Bryan Disc CADR 治療雙節(jié)段頸椎病可獲滿意療效,病變節(jié)段活動度明顯改善,且對鄰近上、下節(jié)段活動度影響小。
引用本文: 劉金洋,張宏其,李康華,李雄. 雙節(jié)段頸椎病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9, 23(4): 385-388.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