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源欣, 付来华, 刘昊天, 张耕溥, 肖婉祎, 高梓唯, 张洪亮, 杨吉龙.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4, 38(10): 1220-1228. doi: 10.7507/1002-1892.202406090 复制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周围神经或其鞘膜,多见于20~50岁人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0%。该肿瘤的发病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密切相关,约50% MPNST患者发生于NF1患者中。MPNST具有高度恶性特性,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尽管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的侵袭性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效果有限。
MPNST的相关基因组学分析研究表明,NF1双等位基因的功能性缺失和RAS基因异常激活、CDKN2A基因组位点的杂合性缺失是MPNST细胞发生中上游突变的关键环节[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ell-cycle dependent kinase 1,CDK1)作为一种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迁移、炎症反应、免疫应激的关键因子,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关注[2]。CDK1作为细胞周期的核心调控因子,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在乳腺癌、肺癌和胃癌中CDK1为高表达状态,且与肿瘤细胞增殖加快、侵袭性增强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3-4]。
为了研究CDK1在MPNST中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MPNST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外部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DK1蛋白在MPN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20年3月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组织学、病理学证实的56例MPNST患者肿瘤样本及17例正常组织样本(同一MPNST患者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非肿瘤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2~82岁,平均51岁。病变位于四肢22例,头颈部1例,躯干14例,内脏7例,其他部位10例。患者入院时39例为原发病灶,17例为复发病灶。其中NF1型患者12例(21.4%)。肿瘤为单发42例,多发14例;肿瘤最大径2.0~18.0 cm,平均7.1 cm,其中<5 cm 21例,5~10 cm 26例,>10 cm 9例。术后复发12例(21.4%),远处转移(远隔部位皮肤、软组织、器官的转移和/或非区域淋巴结转移)13例(23.2%);接受化疗23例,放疗13例。将切除后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置入–196℃超低温液氮罐冻存。
1.2 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1 转录组测序
取56例MPNST患者的冷冻组织和17例正常组织样本,采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公司,美国)提取RNA,按照MGlEasy mRNA文库试剂盒(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法构建mRNA文库,在DNBSEO-G400测序仪(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对PE150循环的mRNA文库进行测序。使用子读取对齐器将读段与人类参考基因组 (GRCh38) 进行比对,在计算机R studio软件中利用edgeR R包对RNA读取计数进行归一化,将每个RNA的表达转化为每千个碱基的转录每百万映射读取的转录本,并将56例患者转录组测序得到的基因集和基因表达矩阵命名为“Tianjin”数据集[5]。
1.2.2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检索
检索GEO,共得到4个包含较大MPNST样本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集,分别为GSE141438 RNA测序 [7例MPNST,7例正常,3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NF)]、GSE145064 RNA测序 [25例MPNST,21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s,PNF)]、GSE140987 MicroRNA(10例散发,9例PNF,9例MPNST)、GSE66743芯片(30例MPNST,8例NF)。TCGA数据库中,根据组织来源不同,检索得到包含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黏液纤维肉瘤、MPNST和滑膜肉瘤等肉瘤亚型共计263例肉瘤样本及2例正常组织样本相关信息。
1.2.3 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及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
使用GSVA包(v1.34.0)和R中的pheatmap包(v1.0.12)对Tianjin和GSE141438数据集进行GSVA和GSEA分析,筛选转录水平表达升高的通路。并对筛选得到的通路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
1.2.4 蛋白间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构建及Cytoscape软件可视化
使用STRING 11.5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预测通路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编码PPI。设置“minimum required interaction score”为0.4。利用Cytoscape v3.7.0软件(NDEX公司,美国)将上述结果可视化。
1.3 差异表达分析
根据TCGA数据库中的肉瘤及正常组织样本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CDK1 mRNA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选择包含生存信息的Tianjin数据集和GSE141438数据集,分析CDK1 mRNA在MPNST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1 mRNA在MPNST与NF组织和PNF组织表达水平差异。利用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这4个数据集对比其他CDK家族成员(CDK2~8)在MPNST与正常组织、NF组织、PNF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
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取56例MPNST患者组织样本,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构建组织微矩阵(经病理科专业医师再次确认并核对病理结果后,标记典型肿瘤区域进行组织芯片制作)。按常规方法行CDK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每个组织中随机挑选10个视野,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评分标准[6],对每个视野中的CDK1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实验采用双盲法,由至少2名病理学专家进行评定。并计算CDK1蛋白表达率,公式:CDK1阳性细胞数/肿瘤细胞总数×100%。
1.5 生存分析及生存风险评估
根据CDK1 mRNA在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根据56例MPNST患者组织微矩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CDK1蛋白阳性(CDK1-positive)组与CDK1蛋白阴性(CDK1-negative)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患者生存差异,并绘制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studio、R 4.2.2软件及SPSS25.0、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利用Cytoscape v3.7.0软件进行PPI结果可视化。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2.1 CDK1 为筛选得到的枢纽基因
对Tianjin数据集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路分析,GSVA分析发现相较于正常组织,MPNST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EMT 3条通路显著富集。GSEA分析同样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MPNST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EMT 3条通路显著富集。见图1a~c。通过分析GSE141438数据集,GSVA、GSEA均发现转录水平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和G2M 2条通路显著富集。见图1d~f。

a. 聚类热图示Tianjin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b、c. GSEA分析示Tianjin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d. 聚类热图示GSE141438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e、f. GSEA分析示GSE141438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g. PPI分析示CDK1蛋白是节点数最高的节点蛋白;h. Cytoscape软件可视化查找得到CDK1为枢纽基因
Figure1. Detection of CDK1 mRNA expressiona. The cluster heatmap illustr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Tianjin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b, c. GSE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Tianjin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d. The cluster heatmap illustr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GSE141438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e, f. GSE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GSE141438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g. PPI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DK1 protein was the node protein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connections; h. Cytoscape software visualizes and identifies CDK1 as a hub gene
对Tianjin数据集及GSE141438数据集中整体表达均升高的2条通路(E2F、G2M)取交集,共得到25个差异表达基因。PPI分析表明,CDK1蛋白的节点数为20(图1g);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发现CDK1基因的关联强度高于其他差异表达基因,CDK1为枢纽基因(图1h)。
2.2 CDK1 mRNA表达水平在肉瘤、MPNST中显著升高
TCGA包含的263例肉瘤样本中CDK1 mRNA表达水平较2例正常组织样本显著上升(P<0.05);Tianjin、GSE141438数据集中MPNST相较于正常组织,CDK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见图2a~c。

a. TCGA数据库中CDK1 mRNA表达 *
a. CDK1 mRNA expression in the TCGA database *
2.3 肉瘤、MPNST中CDK1 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K1蛋白在MPNST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31%。结合患者临床随访信息,根据CDK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CDK1-positive组(n=4)和CDK1-negative组(n=36)。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DK1-positive组与CDK1-negative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5.19个月和33.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K1-positive组整体生存趋势较CDK1-negative组差。见图2d~f。
在CDK1 mRNA表达水平层面,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TCGA数据库和GSE66743数据集中的肉瘤、MPNST患者CDK1高表达组生存时间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GA的263例肉瘤数据中,共有259例肉瘤患者有生存数据,CDK1 mRNA高表达组(n=130)和低表达组(n=129)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75年和6.7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66743数据集中29例MPNST患者CDK1 mRNA高表达组(n=16)与低表达组(n=13)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9 个月和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3例肉瘤患者样本中包含9例MPNST样本(CDK1高表达组n=5,低表达组n=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但生存曲线整体趋势仍显示CDK1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见图2g~i。
2.4 CDK1和其他CDK家族在MPNST中表达特点
与NF和PNF组织相比,CDK1 mRNA的表达在MPNST患者中显著上调 [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P<0.05)]。GSE66743数据集中CDK2 mRNA在MPNST和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3 mRNA在MPNST与NF及P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中CDK4 mRNA在肉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145064数据集中CDK5 mRNA在MPNST与P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中CDK5 mRNA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145064数据集、GSE66743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CDK6 mRNA在MPNST与NF、P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njin、TCGA、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7 mRNA在MPNST与正常、NF、PNF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njin、TCGA、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8 mRNA在MPNST与正常、NF、PNF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转录组水平上,CDK家族成员中只有CDK1在MPNST中表达与正常组织、NF组织和PNF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4。

a. GSE66743数据集中CDK1 mRNA表达;b. GSE145064数据集中CDK1 mRNA表达;c~f. 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CDK2 mRNA表达;g~i. 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CDK3 mRNA表达;j~m. 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CDK4 mRNA表达
Figure3. Expression of CDK1-4 mRNA in various tissues *P<0.05a. Expression of CDK1 mRNA in the GSE66743 dataset; b. Expression of CDK1 mRNA in the GSE145064 dataset; c-f. Expression of CDK2 mRNA in the TCGA,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g-i. Expression of CDK3 mRNA in the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j-m. Expression of CDK4 mRNA in the TCGA,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从左至右依次为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 a. CDK5 mRNA;b. CDK6 mRNA;c. CDK7 mRNA;d. CDK8 mRNA
Figure4. Expression of CDK5-8 mRNA in various tissues *P<0.05From left to right for TCGA,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respectively a. CDK5 mRNA; b. CDK6 mRNA; c. CDK7 mRNA; d. CDK8 mRNA
3 讨论
CDK1蛋白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酶,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其在MPNST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往研究表明,CDK1在诸多瘤种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快速增殖、侵袭性增高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2,7-10]。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CDK1在MPNST肿瘤样本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这一发现得到了公共数据集的支持。CDK1的异常高表达通常伴随着肿瘤细胞增殖加速和恶性行为的增强。本研究进一步行生存分析显示,存在CDK1转录上调的MPNST患者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MPNST组织中CDK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趋势较表达阴性患者差。提示CDK1可能是影响MPN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CDK1在MPNST中的关键作用,还表明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MPNST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CDK1在多个瘤种中被证实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9,11],CDK1高表达与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靶向CDK1能够通过诱导G2/M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干细胞等方式治疗胰腺导管细胞癌。本研究结果显示CDK1 mRNA在MPNST中的转录上调与较差的预后相关,且相较于其他CDK家族成员,CDK1在MPNST中表现出独特的表达模式。我们分析CDK1可能是MPNS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CDK1作为MPNST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良好研究前景。
CDK1是如何影响MPNST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目前仍未明确。Xu等[12]的研究表明,CDK1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细胞癌预后相关,敲低CDK1表达会导致胰腺癌细胞肿瘤干性降低并使肿瘤干细胞亚群减少,具体机制是通过调节CDK1的翻译后修饰,即减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介导的CDK1去乙酰化,从而减少STAT3的磷酸化来实现的。此外,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9(SRSF9)、癌高甲基化因子1(HIC1)、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型(PKM2)、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 4 (ASCL-4)、去泛素化酶YOD1等因子也在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结直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分别通过不同途径来调控CDK1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来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耐药性等[13-17]。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CDK1上下游相关分子也可能通过直接与CDK1启动子区域结合、表观遗传修饰、减少铁死亡等途径调控MPNST细胞恶性增殖。CDK1的这些多重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MPNST发生和进展中的核心地位,表明其异常活性可能是导致MPNST细胞逃避正常细胞周期控制和加速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CDK家族中仅有CDK1在MPNST中的转录相较于正常组织、NF组织和PNF组织均上调,然而本次组织微阵列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CDK1蛋白的患者较少,与CDK1 mRNA在MPNST组织中的高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分析这种差异是由于CDK1蛋白上、下游存在潜在调节机制亦或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就CDK1 mRNA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CDK1蛋白的翻译后修饰进行研究,探寻CDK1 mRNA和蛋白上、下游的具体调节机制。同时,细胞周期的调控复杂多样,无法忽视其他CDK家族成员分子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CDK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仅CDK1蛋白受到WEE1样蛋白激酶、细胞分裂周期因子(CDC25)等分子对其的磷酸化/去磷酸化调控,研究表明,CDK7也能发挥CDK激酶(CAK)活性磷酸化包含CDK1在内的几种CDK成员[18-19]。因此,其他CDK分子以及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CDK1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不能被忽略,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关键之一。
鉴于CDK1在MPNST中的关键作用,针对CDK1的抑制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策略。初步研究显示,CDK1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止MPNS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0]。这些发现为开发新的MPNST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CDK1抑制剂的设计,提升其选择性和效力,同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结合现有的化疗和放疗手段,CDK1抑制剂有望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注意的是,CDK1不仅在MPNST中表现出关键作用,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也显示出相似的机制和潜力。因此,针对CDK1的治疗策略不仅可能为MPNST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有望为其他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深入研究CDK1在MPNST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MPNST患者预后,并拓展这一策略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天津市肿瘤医院(核)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bc202311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贡献声明 刘源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图、文章撰写 ;付来华:数据统计分析、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刘昊天:研究设计、数据统计分析、作图;张耕溥、肖婉祎:临床资料收集整理;高梓唯、张洪亮:数据统计分析;杨吉龙:研究指导、论文审阅、实验设计、经费支持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周围神经或其鞘膜,多见于20~50岁人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0%。该肿瘤的发病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密切相关,约50% MPNST患者发生于NF1患者中。MPNST具有高度恶性特性,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尽管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的侵袭性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效果有限。
MPNST的相关基因组学分析研究表明,NF1双等位基因的功能性缺失和RAS基因异常激活、CDKN2A基因组位点的杂合性缺失是MPNST细胞发生中上游突变的关键环节[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ell-cycle dependent kinase 1,CDK1)作为一种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迁移、炎症反应、免疫应激的关键因子,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关注[2]。CDK1作为细胞周期的核心调控因子,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在乳腺癌、肺癌和胃癌中CDK1为高表达状态,且与肿瘤细胞增殖加快、侵袭性增强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3-4]。
为了研究CDK1在MPNST中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MPNST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外部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DK1蛋白在MPN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20年3月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组织学、病理学证实的56例MPNST患者肿瘤样本及17例正常组织样本(同一MPNST患者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非肿瘤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2~82岁,平均51岁。病变位于四肢22例,头颈部1例,躯干14例,内脏7例,其他部位10例。患者入院时39例为原发病灶,17例为复发病灶。其中NF1型患者12例(21.4%)。肿瘤为单发42例,多发14例;肿瘤最大径2.0~18.0 cm,平均7.1 cm,其中<5 cm 21例,5~10 cm 26例,>10 cm 9例。术后复发12例(21.4%),远处转移(远隔部位皮肤、软组织、器官的转移和/或非区域淋巴结转移)13例(23.2%);接受化疗23例,放疗13例。将切除后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置入–196℃超低温液氮罐冻存。
1.2 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1 转录组测序
取56例MPNST患者的冷冻组织和17例正常组织样本,采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公司,美国)提取RNA,按照MGlEasy mRNA文库试剂盒(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法构建mRNA文库,在DNBSEO-G400测序仪(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对PE150循环的mRNA文库进行测序。使用子读取对齐器将读段与人类参考基因组 (GRCh38) 进行比对,在计算机R studio软件中利用edgeR R包对RNA读取计数进行归一化,将每个RNA的表达转化为每千个碱基的转录每百万映射读取的转录本,并将56例患者转录组测序得到的基因集和基因表达矩阵命名为“Tianjin”数据集[5]。
1.2.2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检索
检索GEO,共得到4个包含较大MPNST样本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集,分别为GSE141438 RNA测序 [7例MPNST,7例正常,3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NF)]、GSE145064 RNA测序 [25例MPNST,21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s,PNF)]、GSE140987 MicroRNA(10例散发,9例PNF,9例MPNST)、GSE66743芯片(30例MPNST,8例NF)。TCGA数据库中,根据组织来源不同,检索得到包含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黏液纤维肉瘤、MPNST和滑膜肉瘤等肉瘤亚型共计263例肉瘤样本及2例正常组织样本相关信息。
1.2.3 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及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
使用GSVA包(v1.34.0)和R中的pheatmap包(v1.0.12)对Tianjin和GSE141438数据集进行GSVA和GSEA分析,筛选转录水平表达升高的通路。并对筛选得到的通路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
1.2.4 蛋白间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构建及Cytoscape软件可视化
使用STRING 11.5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预测通路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编码PPI。设置“minimum required interaction score”为0.4。利用Cytoscape v3.7.0软件(NDEX公司,美国)将上述结果可视化。
1.3 差异表达分析
根据TCGA数据库中的肉瘤及正常组织样本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CDK1 mRNA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选择包含生存信息的Tianjin数据集和GSE141438数据集,分析CDK1 mRNA在MPNST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1 mRNA在MPNST与NF组织和PNF组织表达水平差异。利用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这4个数据集对比其他CDK家族成员(CDK2~8)在MPNST与正常组织、NF组织、PNF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
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取56例MPNST患者组织样本,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构建组织微矩阵(经病理科专业医师再次确认并核对病理结果后,标记典型肿瘤区域进行组织芯片制作)。按常规方法行CDK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每个组织中随机挑选10个视野,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评分标准[6],对每个视野中的CDK1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实验采用双盲法,由至少2名病理学专家进行评定。并计算CDK1蛋白表达率,公式:CDK1阳性细胞数/肿瘤细胞总数×100%。
1.5 生存分析及生存风险评估
根据CDK1 mRNA在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根据56例MPNST患者组织微矩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CDK1蛋白阳性(CDK1-positive)组与CDK1蛋白阴性(CDK1-negative)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患者生存差异,并绘制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studio、R 4.2.2软件及SPSS25.0、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利用Cytoscape v3.7.0软件进行PPI结果可视化。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2.1 CDK1 为筛选得到的枢纽基因
对Tianjin数据集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路分析,GSVA分析发现相较于正常组织,MPNST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EMT 3条通路显著富集。GSEA分析同样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MPNST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EMT 3条通路显著富集。见图1a~c。通过分析GSE141438数据集,GSVA、GSEA均发现转录水平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和G2M 2条通路显著富集。见图1d~f。

a. 聚类热图示Tianjin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b、c. GSEA分析示Tianjin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d. 聚类热图示GSE141438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e、f. GSEA分析示GSE141438数据集中表达升高的基因在E2F、G2M通路显著富集;g. PPI分析示CDK1蛋白是节点数最高的节点蛋白;h. Cytoscape软件可视化查找得到CDK1为枢纽基因
Figure1. Detection of CDK1 mRNA expressiona. The cluster heatmap illustr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Tianjin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b, c. GSE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Tianjin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d. The cluster heatmap illustr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GSE141438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e, f. GSE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es with elevated expression in the GSE141438 datase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E2F and G2M pathways; g. PPI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DK1 protein was the node protein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connections; h. Cytoscape software visualizes and identifies CDK1 as a hub gene
对Tianjin数据集及GSE141438数据集中整体表达均升高的2条通路(E2F、G2M)取交集,共得到25个差异表达基因。PPI分析表明,CDK1蛋白的节点数为20(图1g);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发现CDK1基因的关联强度高于其他差异表达基因,CDK1为枢纽基因(图1h)。
2.2 CDK1 mRNA表达水平在肉瘤、MPNST中显著升高
TCGA包含的263例肉瘤样本中CDK1 mRNA表达水平较2例正常组织样本显著上升(P<0.05);Tianjin、GSE141438数据集中MPNST相较于正常组织,CDK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见图2a~c。

a. TCGA数据库中CDK1 mRNA表达 *
a. CDK1 mRNA expression in the TCGA database *
2.3 肉瘤、MPNST中CDK1 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K1蛋白在MPNST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31%。结合患者临床随访信息,根据CDK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CDK1-positive组(n=4)和CDK1-negative组(n=36)。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DK1-positive组与CDK1-negative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5.19个月和33.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K1-positive组整体生存趋势较CDK1-negative组差。见图2d~f。
在CDK1 mRNA表达水平层面,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TCGA数据库和GSE66743数据集中的肉瘤、MPNST患者CDK1高表达组生存时间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GA的263例肉瘤数据中,共有259例肉瘤患者有生存数据,CDK1 mRNA高表达组(n=130)和低表达组(n=129)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75年和6.7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66743数据集中29例MPNST患者CDK1 mRNA高表达组(n=16)与低表达组(n=13)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9 个月和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3例肉瘤患者样本中包含9例MPNST样本(CDK1高表达组n=5,低表达组n=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但生存曲线整体趋势仍显示CDK1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见图2g~i。
2.4 CDK1和其他CDK家族在MPNST中表达特点
与NF和PNF组织相比,CDK1 mRNA的表达在MPNST患者中显著上调 [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P<0.05)]。GSE66743数据集中CDK2 mRNA在MPNST和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3 mRNA在MPNST与NF及P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中CDK4 mRNA在肉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145064数据集中CDK5 mRNA在MPNST与P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中CDK5 mRNA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145064数据集、GSE66743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CDK6 mRNA在MPNST与NF、PNF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njin、TCGA、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7 mRNA在MPNST与正常、NF、PNF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njin、TCGA、GSE66743、GSE145064数据集中CDK8 mRNA在MPNST与正常、NF、PNF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转录组水平上,CDK家族成员中只有CDK1在MPNST中表达与正常组织、NF组织和PNF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4。

a. GSE66743数据集中CDK1 mRNA表达;b. GSE145064数据集中CDK1 mRNA表达;c~f. 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CDK2 mRNA表达;g~i. 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CDK3 mRNA表达;j~m. 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CDK4 mRNA表达
Figure3. Expression of CDK1-4 mRNA in various tissues *P<0.05a. Expression of CDK1 mRNA in the GSE66743 dataset; b. Expression of CDK1 mRNA in the GSE145064 dataset; c-f. Expression of CDK2 mRNA in the TCGA,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g-i. Expression of CDK3 mRNA in the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j-m. Expression of CDK4 mRNA in the TCGA,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从左至右依次为TCGA、Tianjin、GSE66743和GSE145064数据集中 a. CDK5 mRNA;b. CDK6 mRNA;c. CDK7 mRNA;d. CDK8 mRNA
Figure4. Expression of CDK5-8 mRNA in various tissues *P<0.05From left to right for TCGA, Tianjin, GSE66743, and GSE145064 datasets, respectively a. CDK5 mRNA; b. CDK6 mRNA; c. CDK7 mRNA; d. CDK8 mRNA
3 讨论
CDK1蛋白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酶,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其在MPNST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往研究表明,CDK1在诸多瘤种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快速增殖、侵袭性增高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2,7-10]。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CDK1在MPNST肿瘤样本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这一发现得到了公共数据集的支持。CDK1的异常高表达通常伴随着肿瘤细胞增殖加速和恶性行为的增强。本研究进一步行生存分析显示,存在CDK1转录上调的MPNST患者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MPNST组织中CDK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趋势较表达阴性患者差。提示CDK1可能是影响MPN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CDK1在MPNST中的关键作用,还表明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MPNST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CDK1在多个瘤种中被证实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9,11],CDK1高表达与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靶向CDK1能够通过诱导G2/M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干细胞等方式治疗胰腺导管细胞癌。本研究结果显示CDK1 mRNA在MPNST中的转录上调与较差的预后相关,且相较于其他CDK家族成员,CDK1在MPNST中表现出独特的表达模式。我们分析CDK1可能是MPNS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CDK1作为MPNST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良好研究前景。
CDK1是如何影响MPNST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目前仍未明确。Xu等[12]的研究表明,CDK1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细胞癌预后相关,敲低CDK1表达会导致胰腺癌细胞肿瘤干性降低并使肿瘤干细胞亚群减少,具体机制是通过调节CDK1的翻译后修饰,即减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介导的CDK1去乙酰化,从而减少STAT3的磷酸化来实现的。此外,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9(SRSF9)、癌高甲基化因子1(HIC1)、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型(PKM2)、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 4 (ASCL-4)、去泛素化酶YOD1等因子也在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结直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分别通过不同途径来调控CDK1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来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耐药性等[13-17]。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CDK1上下游相关分子也可能通过直接与CDK1启动子区域结合、表观遗传修饰、减少铁死亡等途径调控MPNST细胞恶性增殖。CDK1的这些多重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MPNST发生和进展中的核心地位,表明其异常活性可能是导致MPNST细胞逃避正常细胞周期控制和加速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CDK家族中仅有CDK1在MPNST中的转录相较于正常组织、NF组织和PNF组织均上调,然而本次组织微阵列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CDK1蛋白的患者较少,与CDK1 mRNA在MPNST组织中的高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分析这种差异是由于CDK1蛋白上、下游存在潜在调节机制亦或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就CDK1 mRNA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CDK1蛋白的翻译后修饰进行研究,探寻CDK1 mRNA和蛋白上、下游的具体调节机制。同时,细胞周期的调控复杂多样,无法忽视其他CDK家族成员分子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CDK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仅CDK1蛋白受到WEE1样蛋白激酶、细胞分裂周期因子(CDC25)等分子对其的磷酸化/去磷酸化调控,研究表明,CDK7也能发挥CDK激酶(CAK)活性磷酸化包含CDK1在内的几种CDK成员[18-19]。因此,其他CDK分子以及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CDK1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不能被忽略,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关键之一。
鉴于CDK1在MPNST中的关键作用,针对CDK1的抑制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策略。初步研究显示,CDK1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止MPNS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0]。这些发现为开发新的MPNST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CDK1抑制剂的设计,提升其选择性和效力,同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结合现有的化疗和放疗手段,CDK1抑制剂有望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注意的是,CDK1不仅在MPNST中表现出关键作用,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也显示出相似的机制和潜力。因此,针对CDK1的治疗策略不仅可能为MPNST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有望为其他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深入研究CDK1在MPNST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MPNST患者预后,并拓展这一策略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天津市肿瘤医院(核)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bc202311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贡献声明 刘源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图、文章撰写 ;付来华:数据统计分析、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刘昊天:研究设计、数据统计分析、作图;张耕溥、肖婉祎:临床资料收集整理;高梓唯、张洪亮:数据统计分析;杨吉龙:研究指导、论文审阅、实验设计、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