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 214062);
  • 2.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6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诱导膜自发成骨的原因。方法  取42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制备右后肢股骨中段临界骨缺损(长度10 mm)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其中A~C组各12只、D组6 只。A~C组骨缺损部位填塞负载万古霉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间隔;其中A、B组以克氏针贯穿骨水泥间隔固定于髓腔内,且B组骨水泥间隔与截骨端连接处以骨水泥包裹;C组以捆绑于骨水泥间隔的钢板固定;D组骨缺损旷置,仅钢板固定两截骨端。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术后5周A~C组各取6只大鼠诱导膜行STR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诱导膜中MSCs含量;术后12周,取各组剩余大鼠行X线片观察、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诱导膜自发成骨效果。结果 4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5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B组呈阴性,A、C组MSCs含量分别为14.20%±1.92%和5.0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见截骨端有新骨形成并向骨缺损中央方向生长,一侧新骨平均长度达3.1 mm,组织学观察示诱导膜中含有骨、软骨、纤维组织和少量新生血管;C组仅截骨端有少许新骨形成,诱导膜中仅含纤维和少量新生血管;B、D组均未见新骨形成且截骨端骨吸收或骨萎缩。结论  尽管Masquelet技术的诱导膜具有成骨活性,但截骨端髓腔内骨髓提供的MSCs才是诱导膜自发成骨的关键,诱导膜自发成骨方式为软骨内成骨。

引用本文: 殷渠东, 毛栋, 芮永军. Masquelet技术诱导膜自发成骨原因实验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4, 38(10): 1254-1260.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021 复制

  • 上一篇

    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IL-6水平变化研究
  • 下一篇

    壳聚糖水凝胶/聚丙烯网片复合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