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阐述了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下,启动全院封闭式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思考。主要应急防控措施包括精准掌控全员信息、实行严格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提供有力后勤保障服务、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序、稳定在院人员情绪、引导正确社会舆论。闭环管理期间,该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做到了院内零感染,闭环零传播。实践表明,采用封闭式应急管理模式是医院应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有效方式,可为医院此后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引用本文: 侯冷晨, 沈兵, 张成刚, 郭小毛, 姜艳, 盛伟琪, 钱明平, 胡龙军, 方秉华. 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医院封闭式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华西医学, 2022, 37(8): 1145-1149. doi: 10.7507/1002-0179.202112077 复制
当前,我国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主要任务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级非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在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同时,也在积极加强疫情防控工作[1],通过健康码/行程码查验、核酸检测,实行严格陪护/探视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以最大程度阻止疫情在医疗机构内扩散。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较强的传染性、危害性及变异的不确定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医疗机构内一旦发现突发的新冠肺炎病例,封闭管理是阻断病毒扩散的有效手段。2021 年 1 月-8 月,上海有多所市级医院在员工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病例,经历了单幢楼宇或若干病区封闭、全院“7+7”闭环管理等不同程度的应急处置情况。本文将介绍上海市某医疗机构在发现阳性病例后采取全院封闭式应急管理模式的经验,为医院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开展高效、有序的闭环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闭环管理总体情况
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为医院工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阳性病例,在上报上级医疗机构后,市、区两级联防联控机制快速响应,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示,第一时间封闭院区实行闭环管理,并连夜组织全部在院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在全员第 3 次核酸检测发现第 2 例阳性病例后,评估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防控能力、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有效性,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单病区内人员的单间隔离措施。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在无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下,该院区实行分阶段解除闭环管理,即除病例涉及楼栋外,其他楼栋于第 1 次发现第 1 例的 14 d 后解除闭环管理,病例涉及楼栋(包括转移至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于发现第 2 例的 14 d 后解除闭环管理。闭环管理共分为 2 个阶段,第 1 阶段纳入管理的人员总计 6360 人,共完成 7 次全员核酸检测;第 2 阶段即病例涉及楼栋独立闭环管理阶段,纳入管理的人员总计 996 人,共完成 8 次全员核酸检测,最后一次全员阴性。该院最终顺利按计划解除闭环管理,20 d 内没有出现医疗不良事件和院内感染。
2 落实闭环管理具体措施
在迅速启动闭环管理应急响应机制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 6 个工作组分工协作,严格落实“三网三线”应急管理细节举措,确保人员信息全掌控、院感防控不松懈、后勤保障强有力、医疗服务安全有序、在院人员情绪稳定、社会舆论正确导向(图1)。

2.1 夯实人员管控一张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迅速摸清全院人员信息,按人员类别、工作性质和职责建立“五级网格化精准管理”体系,包括 1 个分管领导、6 个团组、50 个大组、196 个小组、6260 个人的“金字塔”构架,通过信息化手段统筹调配,做到“人盯人,人督人,人防人”,确保每个人的信息准确无误。
针对全员,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每日在第一时间获得健康监测情况、核酸采样进度、人员位置、需求与困难等信息,实现上令下达,下情上报。
针对隔离点人员,制定隔离点通勤、非通勤人员管理办法。进出不同楼宇、楼层的通勤人员需提前报备,在院感工作人员指导下进出,同时要做好严格防护;非通勤人员要服从安排,就地隔离,并通过视频连线会,重申纪律,加强管理。
针对第三方人员,严加管理,完善重点岗位的管理规范,并在解封前提前审核拟新增人员的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状态等信息,夯实职责分工与人员培训。
2.2 织紧院感防控一张网,全面管控、不留死角
确保夯实每日全院消杀,做到“定人员、定区域、定时间”,建立消杀、监督“1+1”同步联动机制,通过现场巡查、监控督查,进一步加强对各楼宇、各楼层人员消毒操作、个人防护、隔离管控情况的落实,并加强重点区域环境采样核查。
确保必要医疗服务规范进行,完成急诊、急诊手术的院感防控预案制定和全流程现场演练,从院感角度进一步规范手术患者接送路线、工作人员防护、医疗废物和器械处理等问题。
确保各类人员加强院感防护,督导各类人员按级分类,完备个人防护,强化洗消习惯。
2.3 打造后勤保障一张网,分门别类、及时供应
保障各类人员物资需求,按人员定位和楼宇划分,建立楼长、层长网络,有针对性地收集排摸院内医药、设备、防疫物资等需求,按轻重缓急采购,组织志愿者队伍“零接触”送货到楼,派发到人,确保及时性和精准度。同时提前规划、精准预判,动态评估,确保物资充足储备。
保障院内生活供应,提高全员餐饮营养和质量,针对住院患者设计 A、B 款套餐,增加水果和营养汤,同时尽可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个性化需求。按院感防控规范进驻电信 5G 车,提升院区网络信号强度。
保障人员住宿需求,发放折叠床和被褥供有需要的人员就地隔离休息,对于无休息场所、暂时无需参与院内工作、身体抱恙等人员,经院感部门研判、领导审批同意后,将其安排转运到隔离酒店休息。
保障闭环下楼宇单独管控,实行单一出入口,加强安保 24 h 值守,细化落实医务人员必需公务、医疗事务进出楼宇规范流程和登记制度。
2.4 坚守医疗安全生命线,充分评估、一人一案
在病房管理方面,严格病房封闭式管理,落实三级查房,细致评估每一位患者病情,做到“一人一方案”,并逐一面对面沟通,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
在医疗服务方面,落实每日患者情况专报,制定闭环管理期间抢救、急诊手术、会诊、临时用药、自备药品申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输液配送、发热人员处置等应急流程与制度。重点关注告病危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加强科内讨论,规范操作,及时安排与外院专家连线会诊。多轮梳理各科室手术需求名单,就手术难度、是否用血、是否冰冻等各种情况进行评估,充分做好后续手术恢复的准备。
2.5 筑起各类人员关爱线,重视细节、疏导情绪
充分发挥党委、团委、工会等力量,以楼宇为单位,组建“党群先锋队”,关注人员思想动态,关心全员物资和心理需求,包括为职工和患者组织庆生,送去祝福慰问;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协调各方力量,为困难家庭解决子女看护、孕产妇医护、年迈双亲照料等急难事;关爱职工家属,发放家属慰问礼包等。
为缓解处于封闭管理的医患人员焦虑情绪,医院开通 24 h 心理关爱热线,通过进驻专家在线主题讲座、团体辅导、个别沟通交流等形式为医患开展心理疏导;针对病例涉及楼栋延长闭环管理期所带来的心理反应制定干预预案;向院外支援单位、留院工作人员家属、在院患者呈送感谢信、慰问信。针对在院患者,梳理明确可减免床位费的住院患者名单,明确闭环管理期间餐饮一律减免,床位费能减则减,做到一人一方案、合理合法。
2.6 引导舆论正面主流线,主动回应、积极发声
宣传文明办公室密切关注每日舆情动态,及时干预可能引发潜在高风险舆情点,并将合理诉求报送相关条线落实改善,确保既有舆情点不继续发酵。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层层传达,要求全员不要随意在自媒体上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加强正面报道力量,挖掘亮点与正能量,分条线、有布局地策划选题,聚焦医疗服务不间断、患者生活服务送温暖、医务人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等主题,以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3 对闭环管理的思考
3.1 全员管控是医院启动闭环管理的首要任务
对院内所有人员信息的掌握是闭环管理的首要工作,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作用[2]。故医院一旦启动封闭管理,首先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院人员的清点和召回工作,建立医院全人员库,将所有职工及第三方人员纳入属地化、网格化、动态化管理,重点理清各部门人员名单、工作性质和职责,使得在闭环管理期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做到对全院人员的有效管控,可按医院科层制组织架构,组建金字塔形人员管控结构,做到层层负责;同时对所有人员按区域划分,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3],做到人人参与,另外根据工作需要和形势变化调整人力配置,应做到全院统筹、分类使用、灵活机动、适时调整[4]。
3.2 全员核酸检测是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的核心所在
院内闭环期间,全员核酸筛查的结果既是检验封闭效果的指标,也是能否解除封闭的依据。因此,全员核酸检测是闭环管理的核心所在。故首先要具备快速完成核酸检测能力,配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和人员[5]。如果本院不能承担,建议外部借调相关物资和人员,确保封闭场所内能独立完成核酸检测,同时具备 2 h 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其次要保证对全员足够的检测频率,分别是第 1、3、5、7、11、14 天,如 6 次阴性解除封闭,同时延续随访 1 周,第 21 天进行最后一次随访核酸复测,且采样要求以双鼻咽加口咽为宜。如果遇到疑似阳性,应重新多途径快复测,同时原样本和新采样送所在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外部协助复测。
3.3 院感防控是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的重中之重
院内闭环期间,院感防控是重中之重,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基础要求。感染管理工作组应依托应急处置预案,严格做好环境消杀、环境采样监测和效果评估等基本工作[6]。感染管理工作组应制定封闭管理期间院感防控的相应制度及流程,构建“定人、定时、定区”的网格化闭环消杀模式,保障消毒质量,确保监管到位[7],院内不同楼宇、楼层间的人员、物资流动都需经院感管理工作组的研判、明确后方可开展,并做到每天常规开展全员紧急培训,强化防护能力,对最新防护要求和防护动态反复培训。解封后全面复工前的准备同样重要,如果涉及改造区域的布局复原,应继续做好全面终末消杀和环境消毒质量评价等工作。
3.4 后勤应急保障是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的重要支撑
医院后勤应急保障涉及闭环运行各个方面,如物资供应、餐饮、工程设施、安保、环境卫生等,一旦院内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启动闭环管理,后勤保障组需持续为闭环状态下的医院“输血”,才能保障闭环内的小社会运行流畅。闭环保障期间,保障组应多与各部门沟通了解各部门需求及时提供服务,面对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和无法满足的重要物资需求,第一时间向闭环管理工作组提出申请,请上级部门给予帮助。住宿问题是医院封闭式管理期间面临的最大问题,考虑到疫情的突发性和溢出效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勤应急保障部门应提前排摸院内可供人休息的场地,确保隔离期间有供员工隔离休息的空间。总之后勤保障要以最基础的需求为底线满足供应,以最快速的响应解决问题,以最全面的预案提供储备,以最棘手的困难预设方案,从而全面满足医院闭环管理运行所需。
3.5 人员情绪疏导和社会舆论引导在医院闭环管理期间不容忽视
封闭管理下的人更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和失眠症状[8-9]。医院封闭的突发性、非计划性,易造成内部人员恐慌,出现一系列非理性的应激体验,同时随着网络传播,微小的舆论信息都有可能掀起轩然大波,产生一定的外部社会影响。所以在医院闭环管理期间,人员情绪疏导和社会舆论引导不容忽视。特别在对外社会舆论方面,面对疫情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需求度暴涨的特殊时期[10],要加强舆情管理的主动性,做到关口前移,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确保正确的舆论引导[11]。
4 总结与展望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12],医疗机构内人员密度大、交叉感染风险也大,因此采用封闭式管理对于医院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某三级医院采取的各项封闭式应急处理举措,使各项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做到了院内零感染,闭环零传播。封闭式应急管理模式可为医院此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当然,全院封闭式管理必然对医院的运营和群众的就医造成较大影响,而如何将疫情防控的损失降到最小是封闭式管理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所以,一旦在院内检测到阳性病例,需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为指导,进行精细化防控,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综合判断封闭区域,并注重人性化管理,以做到尽早解除封控、尽快恢复医疗秩序、尽力减少对被封控人员的影响,这是现阶段新冠肺炎非定点收治医院阻断疫情在院内传播的最佳策略。
本文总结的是上海市内某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案例,在同阶段市内其他医院正常运行,社会上未发展成大规模医疗挤兑现象,被封控的医院有足够的时间阻断病毒在院内传播,有充分的社会资源供应来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同阶段大部分医疗机构出现疫情,各医院需在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下,做好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救治工作。即使疫情形势严峻,医院的生命急救通道也不能完全关闭,应在充分的院内感染防控基础上,开辟单独隔离区域,确保危急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当前,我国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主要任务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级非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在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同时,也在积极加强疫情防控工作[1],通过健康码/行程码查验、核酸检测,实行严格陪护/探视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以最大程度阻止疫情在医疗机构内扩散。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较强的传染性、危害性及变异的不确定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医疗机构内一旦发现突发的新冠肺炎病例,封闭管理是阻断病毒扩散的有效手段。2021 年 1 月-8 月,上海有多所市级医院在员工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病例,经历了单幢楼宇或若干病区封闭、全院“7+7”闭环管理等不同程度的应急处置情况。本文将介绍上海市某医疗机构在发现阳性病例后采取全院封闭式应急管理模式的经验,为医院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开展高效、有序的闭环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闭环管理总体情况
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为医院工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阳性病例,在上报上级医疗机构后,市、区两级联防联控机制快速响应,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示,第一时间封闭院区实行闭环管理,并连夜组织全部在院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在全员第 3 次核酸检测发现第 2 例阳性病例后,评估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防控能力、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有效性,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单病区内人员的单间隔离措施。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在无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下,该院区实行分阶段解除闭环管理,即除病例涉及楼栋外,其他楼栋于第 1 次发现第 1 例的 14 d 后解除闭环管理,病例涉及楼栋(包括转移至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于发现第 2 例的 14 d 后解除闭环管理。闭环管理共分为 2 个阶段,第 1 阶段纳入管理的人员总计 6360 人,共完成 7 次全员核酸检测;第 2 阶段即病例涉及楼栋独立闭环管理阶段,纳入管理的人员总计 996 人,共完成 8 次全员核酸检测,最后一次全员阴性。该院最终顺利按计划解除闭环管理,20 d 内没有出现医疗不良事件和院内感染。
2 落实闭环管理具体措施
在迅速启动闭环管理应急响应机制后,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 6 个工作组分工协作,严格落实“三网三线”应急管理细节举措,确保人员信息全掌控、院感防控不松懈、后勤保障强有力、医疗服务安全有序、在院人员情绪稳定、社会舆论正确导向(图1)。

2.1 夯实人员管控一张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迅速摸清全院人员信息,按人员类别、工作性质和职责建立“五级网格化精准管理”体系,包括 1 个分管领导、6 个团组、50 个大组、196 个小组、6260 个人的“金字塔”构架,通过信息化手段统筹调配,做到“人盯人,人督人,人防人”,确保每个人的信息准确无误。
针对全员,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每日在第一时间获得健康监测情况、核酸采样进度、人员位置、需求与困难等信息,实现上令下达,下情上报。
针对隔离点人员,制定隔离点通勤、非通勤人员管理办法。进出不同楼宇、楼层的通勤人员需提前报备,在院感工作人员指导下进出,同时要做好严格防护;非通勤人员要服从安排,就地隔离,并通过视频连线会,重申纪律,加强管理。
针对第三方人员,严加管理,完善重点岗位的管理规范,并在解封前提前审核拟新增人员的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状态等信息,夯实职责分工与人员培训。
2.2 织紧院感防控一张网,全面管控、不留死角
确保夯实每日全院消杀,做到“定人员、定区域、定时间”,建立消杀、监督“1+1”同步联动机制,通过现场巡查、监控督查,进一步加强对各楼宇、各楼层人员消毒操作、个人防护、隔离管控情况的落实,并加强重点区域环境采样核查。
确保必要医疗服务规范进行,完成急诊、急诊手术的院感防控预案制定和全流程现场演练,从院感角度进一步规范手术患者接送路线、工作人员防护、医疗废物和器械处理等问题。
确保各类人员加强院感防护,督导各类人员按级分类,完备个人防护,强化洗消习惯。
2.3 打造后勤保障一张网,分门别类、及时供应
保障各类人员物资需求,按人员定位和楼宇划分,建立楼长、层长网络,有针对性地收集排摸院内医药、设备、防疫物资等需求,按轻重缓急采购,组织志愿者队伍“零接触”送货到楼,派发到人,确保及时性和精准度。同时提前规划、精准预判,动态评估,确保物资充足储备。
保障院内生活供应,提高全员餐饮营养和质量,针对住院患者设计 A、B 款套餐,增加水果和营养汤,同时尽可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个性化需求。按院感防控规范进驻电信 5G 车,提升院区网络信号强度。
保障人员住宿需求,发放折叠床和被褥供有需要的人员就地隔离休息,对于无休息场所、暂时无需参与院内工作、身体抱恙等人员,经院感部门研判、领导审批同意后,将其安排转运到隔离酒店休息。
保障闭环下楼宇单独管控,实行单一出入口,加强安保 24 h 值守,细化落实医务人员必需公务、医疗事务进出楼宇规范流程和登记制度。
2.4 坚守医疗安全生命线,充分评估、一人一案
在病房管理方面,严格病房封闭式管理,落实三级查房,细致评估每一位患者病情,做到“一人一方案”,并逐一面对面沟通,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
在医疗服务方面,落实每日患者情况专报,制定闭环管理期间抢救、急诊手术、会诊、临时用药、自备药品申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输液配送、发热人员处置等应急流程与制度。重点关注告病危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加强科内讨论,规范操作,及时安排与外院专家连线会诊。多轮梳理各科室手术需求名单,就手术难度、是否用血、是否冰冻等各种情况进行评估,充分做好后续手术恢复的准备。
2.5 筑起各类人员关爱线,重视细节、疏导情绪
充分发挥党委、团委、工会等力量,以楼宇为单位,组建“党群先锋队”,关注人员思想动态,关心全员物资和心理需求,包括为职工和患者组织庆生,送去祝福慰问;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协调各方力量,为困难家庭解决子女看护、孕产妇医护、年迈双亲照料等急难事;关爱职工家属,发放家属慰问礼包等。
为缓解处于封闭管理的医患人员焦虑情绪,医院开通 24 h 心理关爱热线,通过进驻专家在线主题讲座、团体辅导、个别沟通交流等形式为医患开展心理疏导;针对病例涉及楼栋延长闭环管理期所带来的心理反应制定干预预案;向院外支援单位、留院工作人员家属、在院患者呈送感谢信、慰问信。针对在院患者,梳理明确可减免床位费的住院患者名单,明确闭环管理期间餐饮一律减免,床位费能减则减,做到一人一方案、合理合法。
2.6 引导舆论正面主流线,主动回应、积极发声
宣传文明办公室密切关注每日舆情动态,及时干预可能引发潜在高风险舆情点,并将合理诉求报送相关条线落实改善,确保既有舆情点不继续发酵。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层层传达,要求全员不要随意在自媒体上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加强正面报道力量,挖掘亮点与正能量,分条线、有布局地策划选题,聚焦医疗服务不间断、患者生活服务送温暖、医务人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等主题,以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3 对闭环管理的思考
3.1 全员管控是医院启动闭环管理的首要任务
对院内所有人员信息的掌握是闭环管理的首要工作,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作用[2]。故医院一旦启动封闭管理,首先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院人员的清点和召回工作,建立医院全人员库,将所有职工及第三方人员纳入属地化、网格化、动态化管理,重点理清各部门人员名单、工作性质和职责,使得在闭环管理期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做到对全院人员的有效管控,可按医院科层制组织架构,组建金字塔形人员管控结构,做到层层负责;同时对所有人员按区域划分,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3],做到人人参与,另外根据工作需要和形势变化调整人力配置,应做到全院统筹、分类使用、灵活机动、适时调整[4]。
3.2 全员核酸检测是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的核心所在
院内闭环期间,全员核酸筛查的结果既是检验封闭效果的指标,也是能否解除封闭的依据。因此,全员核酸检测是闭环管理的核心所在。故首先要具备快速完成核酸检测能力,配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和人员[5]。如果本院不能承担,建议外部借调相关物资和人员,确保封闭场所内能独立完成核酸检测,同时具备 2 h 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其次要保证对全员足够的检测频率,分别是第 1、3、5、7、11、14 天,如 6 次阴性解除封闭,同时延续随访 1 周,第 21 天进行最后一次随访核酸复测,且采样要求以双鼻咽加口咽为宜。如果遇到疑似阳性,应重新多途径快复测,同时原样本和新采样送所在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外部协助复测。
3.3 院感防控是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的重中之重
院内闭环期间,院感防控是重中之重,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基础要求。感染管理工作组应依托应急处置预案,严格做好环境消杀、环境采样监测和效果评估等基本工作[6]。感染管理工作组应制定封闭管理期间院感防控的相应制度及流程,构建“定人、定时、定区”的网格化闭环消杀模式,保障消毒质量,确保监管到位[7],院内不同楼宇、楼层间的人员、物资流动都需经院感管理工作组的研判、明确后方可开展,并做到每天常规开展全员紧急培训,强化防护能力,对最新防护要求和防护动态反复培训。解封后全面复工前的准备同样重要,如果涉及改造区域的布局复原,应继续做好全面终末消杀和环境消毒质量评价等工作。
3.4 后勤应急保障是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的重要支撑
医院后勤应急保障涉及闭环运行各个方面,如物资供应、餐饮、工程设施、安保、环境卫生等,一旦院内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启动闭环管理,后勤保障组需持续为闭环状态下的医院“输血”,才能保障闭环内的小社会运行流畅。闭环保障期间,保障组应多与各部门沟通了解各部门需求及时提供服务,面对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和无法满足的重要物资需求,第一时间向闭环管理工作组提出申请,请上级部门给予帮助。住宿问题是医院封闭式管理期间面临的最大问题,考虑到疫情的突发性和溢出效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勤应急保障部门应提前排摸院内可供人休息的场地,确保隔离期间有供员工隔离休息的空间。总之后勤保障要以最基础的需求为底线满足供应,以最快速的响应解决问题,以最全面的预案提供储备,以最棘手的困难预设方案,从而全面满足医院闭环管理运行所需。
3.5 人员情绪疏导和社会舆论引导在医院闭环管理期间不容忽视
封闭管理下的人更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和失眠症状[8-9]。医院封闭的突发性、非计划性,易造成内部人员恐慌,出现一系列非理性的应激体验,同时随着网络传播,微小的舆论信息都有可能掀起轩然大波,产生一定的外部社会影响。所以在医院闭环管理期间,人员情绪疏导和社会舆论引导不容忽视。特别在对外社会舆论方面,面对疫情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需求度暴涨的特殊时期[10],要加强舆情管理的主动性,做到关口前移,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确保正确的舆论引导[11]。
4 总结与展望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12],医疗机构内人员密度大、交叉感染风险也大,因此采用封闭式管理对于医院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某三级医院采取的各项封闭式应急处理举措,使各项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做到了院内零感染,闭环零传播。封闭式应急管理模式可为医院此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当然,全院封闭式管理必然对医院的运营和群众的就医造成较大影响,而如何将疫情防控的损失降到最小是封闭式管理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所以,一旦在院内检测到阳性病例,需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为指导,进行精细化防控,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综合判断封闭区域,并注重人性化管理,以做到尽早解除封控、尽快恢复医疗秩序、尽力减少对被封控人员的影响,这是现阶段新冠肺炎非定点收治医院阻断疫情在院内传播的最佳策略。
本文总结的是上海市内某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案例,在同阶段市内其他医院正常运行,社会上未发展成大规模医疗挤兑现象,被封控的医院有足够的时间阻断病毒在院内传播,有充分的社会资源供应来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同阶段大部分医疗机构出现疫情,各医院需在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下,做好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救治工作。即使疫情形势严峻,医院的生命急救通道也不能完全关闭,应在充分的院内感染防控基础上,开辟单独隔离区域,确保危急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