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倩 1,2 , 赵小茗 2,3 , 梁铁 2,3,4 , 刘秀玲 2,3 , 娄存广 2,3
  • 1. 河北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河北保定 071002);
  • 2. 河北大学 数字医疗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
  • 3. 河北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 4.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脑功能与脑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作为典型的负性情绪,恐惧情绪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显著影响人类行为。深入了解负性情绪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相关疾病的诊疗效果。然而大脑面对恐惧情绪刺激时的神经机制依旧不明。为此,本研究在早期后部负波(EPN)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将脑电图(EEG)源分析和皮层脑网络构建相结合,从时-空角度探索了恐惧和中性情绪图片刺激下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中性情绪刺激能够比恐惧刺激诱发更高幅值的EPN。进一步通过对包含EPN成分的EEG数据执行溯源分析发现,恐惧和中性情绪刺激下的大脑皮层激活区域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在alpha频段脑网络观察到恐惧情绪相比中性情绪存在更多的功能连接。通过量化脑网络属性发现,与中性情绪相比,恐惧情绪刺激下的平均节点度和平均聚类系数明显更大。结果表明,将ERP、EEG溯源以及脑网络分析相结合,有助于以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探究恐惧情绪处理进程中的脑功能调制,也为探索负性情绪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引用本文: 臧倩, 赵小茗, 梁铁, 刘秀玲, 娄存广. 情绪刺激下恐惧反应的神经机制:结合早期后部负波和脑电图源网络分析的初步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4, 41(5): 951-957. doi: 10.7507/1001-5515.202403052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大鼠脑片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参数优化仿真研究
  • 下一篇

    基于实时肌肉疲劳特征融合的表面肌电手势识别增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