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纪 1,2 , 张广浩 1,2 , 吴昌哲 1,2 , 霍小林 1,2 , 张李君 1,2 , 张竞兮 1,2 , 张丞 1,2
  • 1. 中国科学院 电工研究所 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49);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治疗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别通过大鼠脑片染色图像和磁共振成像(MRI)数据重建了两个离体脑片模型,并使用有限元计算得出tDCS皮层后大鼠脑区海马处的电流密度。随后,通过神经元模型计算这些电流密度下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响应,比较两种模型在不同刺激参数下的神经元反应。结果显示,基于脑片染色图像的模型中,刺激电压最小为17 V时可引起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兴奋,而基于MRI的模型需24 V。分析表明,基于脑片染色图像的模型在精细度和电场传播模拟方面更具优势,结果更接近真实测量值,可为tDCS参数选择提供指导,并为精准刺激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本文: 何世纪, 张广浩, 吴昌哲, 霍小林, 张李君, 张竞兮, 张丞. 基于大鼠脑片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参数优化仿真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4, 41(5): 945-950. doi: 10.7507/1001-5515.202402007 复制

  • 上一篇

    不同频率重复脉冲与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对小鼠记忆功能和神经元兴奋性影响的对比分析
  • 下一篇

    情绪刺激下恐惧反应的神经机制:结合早期后部负波和脑电图源网络分析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