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70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武汉临床医学院(梁燕华);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宋艳萍、丁琴、陈中山);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病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方法 临床确诊为CSC并行PDT治疗的93例患者103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4个月组(A组)、4~6个月组(B组)、>6个月组(C组), 分别为28、42、33只眼。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同时行黄斑区OCT检查, 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结构特征及中心凹外核层(ONL)厚度。治疗前RPE正常连续、隆起或脱离、紊乱或萎缩在A组患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0%、37.0%、0.0%;在B组患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1.9%、53.5%、4.7%;在C组患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4.2%、57.6%、18.2%。3组间具有不同RPE结构特征的患眼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 P=0.001)。A、B、C组患眼ONL厚度为(220.42±49.88)、(145.81±19.65)、(98.15±33.02) μm。3组间ONL厚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比观察治疗前具有不同RPE结构特征的患眼治疗后BCVA的差异;分析患眼治疗前后ONL厚度与治疗后BCVA的相关性。 结果 A、B、C组组内治疗前RPE正常连续眼与RPE隆起或脱离眼治疗后平均BCVA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9、0.151、0.789)。B、C组组内治疗前RPE紊乱或萎缩眼治疗后平均BCVA较RPE隆起或脱离眼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6)。治疗后A、B、C组患眼平均ONL厚度分别为(139.14±26.23)、(119.14±21.09)、(97.61±29.92) μm。A、B组患眼ONL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0);C组患眼ONL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A组患眼治疗后BCVA与治疗前ONL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4, P=0.000);C组患眼治疗后BCVA与治疗后ONL厚度呈正相关(r=0.413, P=0.017);B组患眼治疗后BCVA与治疗前、治疗后ONL厚度均无相关性(r=0.278、0.117, P=0.074、0.462)。 结论 CSC患眼随病程延长RPE紊乱或萎缩的比例逐渐增加, ONL厚度逐渐变薄。PDT治疗后, 病程<6个月的CSC患眼ONL厚度降低, 病程>6个月的CSC患眼ONL厚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前RPE紊乱或萎缩患眼的视力预后较RPE正常连续、隆起或脱离患眼差。病程<4个月及>6个月的CSC患眼视力预后与ONL厚度相关。

引用本文: 梁燕华, 宋艳萍, 丁琴, 陈中山. 不同病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31(5): 425-429.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5.05.004 复制

  • 上一篇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对比观察
  • 下一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及其与患者自觉眼部症状和全身病情程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