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31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任玫卿, 进修医师, 现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二期内界膜剥除治疗患眼的临床特征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二期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5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3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平均年龄(60.80±5.8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第一次手术后,硅油填充状态下眼底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复位,OCT检查见黄斑裂孔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尤以葡萄肿较深的部位明显。第二次硅油取出手术时,联合内界膜剥除玻璃体腔填充C3F8。分析患眼病程、屈光度、眼轴、后巩膜葡萄肿类型与第一、二次手术后BCVA、黄斑区视网膜复位及黄裂孔愈合情况。 结果 患眼平均屈光度(-12.6±1.86) D;平均眼轴长度(29.82±0.993) mm;平均病程(5.20±1.24)个月。第一次手术前视网膜4个象限全脱离,同时合并脉络膜脱离和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类型均为Ⅱ型(黄斑区)。第二次手术后,所有患眼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复位;OCT检查,黄斑裂孔闭合7只眼, 黄斑裂孔贴附且视网膜复位8只眼。第一、二次手术后患眼BCVA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第二次手术后BCVA较手术前及第一次手术后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 患眼主要临床特征为病程长、伴脉络膜脱离、Ⅱ型后巩膜葡萄肿;二期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可提高患眼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

引用本文: 任玫卿, 常青.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二期内界膜剥除治疗患眼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31(4): 329-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5.04.004 复制

  • 上一篇

    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
  • 下一篇

    C3F8或硅油填充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及视力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