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激光眼底病临床医学中心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 武汉 43007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不同近视屈光度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和厚度变化情况,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湖北省激光眼底病临床医学中心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56例8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患眼分为低度近视组(A组)、中度近视组(B组)、高度近视组(C组)、超高度近视组(D组),分别为19、21、27、1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AT)检查以及AL测量。屈光度数以SE表示。采用超声生物测量仪行AL测量。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其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及1~3 mm的旁中心凹区,后者再分为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共计5个区域。测量黄斑不同分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脉络膜毛细血管丛(CC)、脉络膜层的血流密度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L与血流密度和厚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患眼黄斑不同分区SCP血流密度、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鼻侧、下方、颞侧D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不同分区CC、脉络膜层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黄斑不同分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中心凹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不同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厚度组间两两比较,颞侧: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不同分区:D组与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上方、鼻侧、下方、颞侧DCP血流密度(r=-0.504、-0.500、-0.460、-0.465)、视网膜厚度(r=-0.348、-0.338、-0.312、-0.230)以及黄斑不同分区CC(r=-0.633、-0.666、-0.667、-0.710、-6.820)、脉络膜层(r=-0.635、-0.687、-0.659、-0.703、-0.680)血流密度和脉络膜厚度(r=-0.665、-0.605、-0.656、-0.648、-0.643)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近视患眼AL与黄斑旁中心凹上方、鼻侧、下方、颞侧DCP、CC、脉络膜层血流密度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S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颞侧脉络膜厚度改变较其他区域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