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0岁。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丧失1 d,于2020年5月26日到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于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左眼、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无光感、0.8。左眼、右眼眼压分别为16、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左眼P2波峰时较正常值明显延迟,振幅较正常值显著降低(图1)。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液体衰竭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见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局灶性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局灶性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序列,DWI成像高信号对应部位呈低信号(图2)。右眼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双侧颈内动脉硬化伴左侧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全身检查:血压163/90 mmHg。其余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急性视神经梗死、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尿激酶30 wU,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甲钴胺注射液1mg/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等治疗。6周后于我院复查,左眼BCVA数指/50 cm。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左眼视盘苍白,眼动脉纤细(图3)。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MRI增强扫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沉、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C反应蛋白、传染病系列、抗核抗体谱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是眼球后段视神经,即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缺血导致的视功能障碍;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早期眼底检查视盘可无明显改变,容易误诊及漏诊,通常在发病6~8周后出现视神经萎缩[1-2]。视神经梗死是PION中可通过神经影像检查确诊的特殊类型。国际上此类报道也并不常见。研究报道,颈动脉夹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毛霉菌感染可导致视神经梗死,MRI检查可见患者视神经弥散受限[3-5]。Kang等[6]报道了1例突发双眼视力下降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MRI检查可见双侧视神经及颅内多发弥散受限。
本例中老年男性,突发无痛性持续左眼视力丧失。MRI检查可见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局灶性DWI高信号、ADC低信号、长T2、FLAIR高信号,符合视神经梗死诊断。6周后左眼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可见左眼视盘苍白,视神经萎缩。MRI的DWI序列可以检测活体内水分子的热运动,在自旋回波序列180°脉冲两侧各加入一个对称的扩散敏感梯度场,其中运动的质子由于不能相位重聚而造成信号衰减,形成DWI上的信号改变[7]。在视神经梗死急性期,由于急性缺血、缺氧,Na+-K+-三磷酸腺苷酶衰竭,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导致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DWI为高信号,对应的ADC数值下降[8]。与常规CT、T1、T2及FLAIR相比,DWI和ADC可以更早的发现细胞毒性水肿,识别梗死病灶[9]。本例患者需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视神经炎相鉴别,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视神经通常是单侧短节段受累,与视神经梗死有一定相似之处[10]。视神经炎急性期MRI检查可见视神经DWI高信号或等信号,ADC等信号或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MRI扫描可见病灶对比增强,其中,增强MRI扫描对视神经炎诊断的敏感度最高[11-12]。视神经炎慢性期因为轴突破坏,质子活动范围增加,DWI低信号,ADC值高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Bender等[13]研究报道34例急性单眼视力丧失患者,MRI检查可见5例患者呈DWI高信号、ADC低信号。而25例临床确诊视神经炎患者中,MRI检查可见2例患者呈DWI高信号及ADC低信号。在其他原因导致急性视力丧失的患者,未发现DWI及ADC异常。由此可见,DWI及ADC对诊断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敏感性较高。综合多个检查序列,可以对疾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多发性硬化患者视力下降预后较好,近85%的患者在3个月后视力可恢复至基线水平[14]。正确鉴别视神经梗死和多发性硬化,有助于对患者预后正确评估,对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视神经眶内段主要由软脑膜动脉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及眼动脉分支供血[2]。与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球内段相比,视神经眶内段供血动脉较多,血液供应丰富,不容易发生缺血,因此视神经梗死临床发生罕见。本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血压163/90 mm Hg,感染及免疫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结合临床及检查检验结果,诊断急性视神经梗死,其责任血管为软脑膜动脉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及眼动脉分支。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典型的视神经梗死临床罕见,发病初期眼压、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无明显异常,DWI检查有助辅助早期诊断,有助于将其快速纳入脑卒中救治流程,对严重危及视功能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与视神经脱髓鞘性疾病鉴别,可完善增强MRI扫描及脱髓鞘抗体化验,做到早识别、早治疗。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患者男,60岁。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丧失1 d,于2020年5月26日到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于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左眼、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无光感、0.8。左眼、右眼眼压分别为16、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左眼P2波峰时较正常值明显延迟,振幅较正常值显著降低(图1)。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液体衰竭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见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局灶性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局灶性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序列,DWI成像高信号对应部位呈低信号(图2)。右眼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双侧颈内动脉硬化伴左侧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全身检查:血压163/90 mmHg。其余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急性视神经梗死、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尿激酶30 wU,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甲钴胺注射液1mg/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等治疗。6周后于我院复查,左眼BCVA数指/50 cm。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左眼视盘苍白,眼动脉纤细(图3)。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MRI增强扫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沉、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C反应蛋白、传染病系列、抗核抗体谱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是眼球后段视神经,即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缺血导致的视功能障碍;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早期眼底检查视盘可无明显改变,容易误诊及漏诊,通常在发病6~8周后出现视神经萎缩[1-2]。视神经梗死是PION中可通过神经影像检查确诊的特殊类型。国际上此类报道也并不常见。研究报道,颈动脉夹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毛霉菌感染可导致视神经梗死,MRI检查可见患者视神经弥散受限[3-5]。Kang等[6]报道了1例突发双眼视力下降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MRI检查可见双侧视神经及颅内多发弥散受限。
本例中老年男性,突发无痛性持续左眼视力丧失。MRI检查可见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局灶性DWI高信号、ADC低信号、长T2、FLAIR高信号,符合视神经梗死诊断。6周后左眼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可见左眼视盘苍白,视神经萎缩。MRI的DWI序列可以检测活体内水分子的热运动,在自旋回波序列180°脉冲两侧各加入一个对称的扩散敏感梯度场,其中运动的质子由于不能相位重聚而造成信号衰减,形成DWI上的信号改变[7]。在视神经梗死急性期,由于急性缺血、缺氧,Na+-K+-三磷酸腺苷酶衰竭,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导致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DWI为高信号,对应的ADC数值下降[8]。与常规CT、T1、T2及FLAIR相比,DWI和ADC可以更早的发现细胞毒性水肿,识别梗死病灶[9]。本例患者需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视神经炎相鉴别,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视神经通常是单侧短节段受累,与视神经梗死有一定相似之处[10]。视神经炎急性期MRI检查可见视神经DWI高信号或等信号,ADC等信号或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MRI扫描可见病灶对比增强,其中,增强MRI扫描对视神经炎诊断的敏感度最高[11-12]。视神经炎慢性期因为轴突破坏,质子活动范围增加,DWI低信号,ADC值高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Bender等[13]研究报道34例急性单眼视力丧失患者,MRI检查可见5例患者呈DWI高信号、ADC低信号。而25例临床确诊视神经炎患者中,MRI检查可见2例患者呈DWI高信号及ADC低信号。在其他原因导致急性视力丧失的患者,未发现DWI及ADC异常。由此可见,DWI及ADC对诊断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敏感性较高。综合多个检查序列,可以对疾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多发性硬化患者视力下降预后较好,近85%的患者在3个月后视力可恢复至基线水平[14]。正确鉴别视神经梗死和多发性硬化,有助于对患者预后正确评估,对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视神经眶内段主要由软脑膜动脉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及眼动脉分支供血[2]。与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球内段相比,视神经眶内段供血动脉较多,血液供应丰富,不容易发生缺血,因此视神经梗死临床发生罕见。本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血压163/90 mm Hg,感染及免疫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结合临床及检查检验结果,诊断急性视神经梗死,其责任血管为软脑膜动脉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及眼动脉分支。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典型的视神经梗死临床罕见,发病初期眼压、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无明显异常,DWI检查有助辅助早期诊断,有助于将其快速纳入脑卒中救治流程,对严重危及视功能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与视神经脱髓鞘性疾病鉴别,可完善增强MRI扫描及脱髓鞘抗体化验,做到早识别、早治疗。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