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文博, 曹靖靖, 庄彤彤, 王晴, 东莉洁. 骨形成蛋白4调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迁移.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3): 208-214.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0217-00069 复制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晚期阶段即增生型DR(PDR)主要特征是玻璃体视网膜交界处形成纤维化膜[1-2]。氧化应激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触发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导致纤维增生膜形成[3]。骨形成蛋白4(BMP-4)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中重要的亚家族,在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在眼部病理纤维化状态下升高[4-5]。本课题组既往研究表明,BMP4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延缓DR进展[6]。因此,本研究以BMP4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氧化应激条件下BMP4在RPE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可能涉及的作用,以期为延缓PDR的进展提供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RPE细胞(ARPE-19)由本实验室自行保存。小干扰RNA(siRNA,河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羟基壬烯醛(4-HNE)(美国Sigma公司);噻唑蓝(MTT)增生检测试剂盒(瑞士Roche公司);兔源BMP4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Alexa Fluor 488标记的荧光二抗(英国Abcam公司); 线粒体活性氧(MitoSOX,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ito指示剂[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细胞培养和分组。ARPE-19置于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F-12培养基常规培养[7]。细胞分为正常组、单纯4-HNE处理组(4-HNE组)、4-HNE+空白对照组(4-HNE+NC组)、4-HNE+小干扰BMP4(siBMP4)组(4-HNE+siBMP4组)。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细胞培养基加入10 μmmol/L 4-HNE[8];4-HNE+NC组同时加入空白siRNA(2.5 nmol/L)为小干扰阴性对照,4-HNE+siBMP4组同时加入siBMP4(5.0 nmol/L)诱导。正常组细胞常规培养。
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RPE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胰酶消化细胞,以1×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4-HNE组加入4-HNE诱导细胞6 h后,每孔加入110 µl MTT, 37 ℃敷箱中孵化4 h后每孔加入150 μl二甲基亚砜。采用酶链免疫检测仪测量波长490 nm处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4-HNE、BMP4对RPE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胰酶消化细胞,以6×105个/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于孔板中央作“十”字状划痕,并将此时计作0 h,继续培养6 h后在相同划痕位置拍照记录。应用ImageJ软件计算细胞迁移面积,迁移率=(S0-St)/S0×100%(S0:原始裸区面积;St:各时间点裸区面积)。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4-HNE对RPE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无血清培养基以5×105个/孔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室内,下室加入100%胎牛血清;细胞培养板置于孵箱中培育6 h,多聚甲醛固定下室表面细胞20 min,棉签擦去小室上层未向下迁移的细胞,常规结晶紫染色30 min。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组随机选取6~8个视野以计数小室底膜上、下室侧附着的细胞,即为发生迁移的细胞数。每组各设3个复孔,重复3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BMP4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Express 3.0软件设计引物序列。384孔板中依此加入2 µl cDNA、1 µl正向引物、1 µl反向引物和4 µl SYBR混合,以离心半径7 cm、1 500 r/min离心5 min。qRT-PCR反应条件:50 ℃反应2 min,95 ℃变性10 min(1个循环);95 ℃变性15 s(40个循环);55 ℃扩增30 s;95 ℃反应15 s;60 ℃反应15 s,95 ℃ 反应15 s。置于qRT-PCR仪中进行扩增并输出循环阈值(Ct值),以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依照公式2-ΔΔCt计算mRNA相对表达量。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检测细胞中BMP4 蛋白相对表达量。收集各组细胞总蛋白,调整蛋白浓度[9]。每个样孔加入20 μl待测样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上样电泳;80 V 恒压0.5 h,样品进入分离胶后100 V恒压2 h,300 mA转膜2 h。10%脱脂牛奶封闭,1:1 000 一抗4 ℃孵育24 h(GAPDH 作为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洗膜10 min,重复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偶联的二抗,37 ℃孵育1 h,PBS洗膜10 min,重复5次; 加入化学发光剂,暗室曝光。
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小干扰转染效率。生长状态良好的RPE细胞以1×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48孔板中,细胞密度约为30%~50%时加入浓度为10 nmol/L的siBMP4转染试剂,转染24 h,荧光显微镜拍照。
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MitoSOX水平。生长状态良好的RPE细胞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细胞密度约为80%时对各组细胞进行处理后,与含有5 μmol/L Mito-Sox和100 nmol/L MitoTracker的30 μl PBS于37 °C下孵育1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MitoSOX表达情况。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内EMT标志物钙粘蛋白E(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的表达。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滴加4%多聚甲醛对细胞进行固定,时间20 min。PBS洗细胞3次,5 min/次。加入0.1% QuickBlock™封闭液(PBSTX),孵育20 min;再次PBS洗细胞3次,5 min/次。各组细胞置于封闭液(1%牛血清白蛋白、10%山羊血清、0.3 mol/L甘氨酸)和0.1% PBSTX中封闭2 h;PBS洗细胞3次,5 min/次。加入BMP4抗体进行孵化,4 ℃过夜孵育。PBS洗细胞3次,10 min/次;加入Alexa Fluor 488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1 h,样本PBS洗3次,10 min/次。加入含4',6-二脒基-2-苯基吲哚封片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Graph-prism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图表整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4-HNE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19、24.469,P<0.05)(图1)。

1A示正常组、4-HNE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4-HNE组细胞中BMP4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41,P<0.05)(图2A);BMP4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63、37.163,P<0.05)(图2B,2C)。

2A示电泳图;2B、2C分别示两组BMP4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结果显示,转染siBMP4 24 h后,RPE细胞中BMP4转染效率>90%(图3A)。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siBMP4组细胞中BMP4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41、36.943,P<0.05)(图3B~3C)。

3A示RPE细胞荧光显微镜像(标尺:200 μm),转染siBMP4 24 h后,BMP4转染效率>90%。3B、3C分别示4组BMP4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培养24 h后,正常组、4-HNE+siBMP4组仅有少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4-HNE组、4-HNE+NC组可见大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图4A~4D)。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siBMP4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23,P<0.001)(图4E)。

4A~4D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 NC组、4-HNE+siBMP4组细胞培养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像(标尺:200 μm),正常组、4-HNE+siBMP4组仅有少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4-HNE组、4-HNE+NC组可见大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4E示4组细胞迁移率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siBMP4组细胞内MitoSO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21,P<0.01)(图5)。

5A~5D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 NC组、4-HNE+siBMP4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像;5E示4组细胞内MitoSOX表达量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 siBMP4组细胞内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显著增多,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on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722、45.153,P<0.05)(图6)。

6A~6D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荧光显微镜像(标尺:50 μm),E-cadherin呈绿色荧光表达;6E示4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3 讨论
PDR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伤口愈合反应,主要由炎症、视网膜和RPE细胞驱动[10]。手术是目前 PDR治疗的唯一选择,但PDR复发性仍然是手术成功的重要限制因素[11]。因此,临床亟待寻求新的靶点延缓PDR进展。
RPE细胞病理反应在PDR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常生理条件下,RPE细胞通过细胞间的连接蛋白如E-cadherin紧密连接,而不发生增殖和迁移,并且会维持表型的稳定;而在氧化应激等病理条件下,可发生E-cadherin等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而间充质标志物如Fibronection表达上调,引起RPE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被触发进入EMT过程,最终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纤维增生膜的形成,引发PDR[12]。本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条件下RPE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下调和Fibronection表达上调,细胞发生增殖、迁移,提示氧化应激可诱导RPE细胞的EMT,与纤维化的发生相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R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关,可引发RPE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13-14]。氧化应激反应会产生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是重要的一种脂质过氧化产物,既会诱导细胞凋亡,也可诱导细胞增殖,且与其浓度相关[15]。本研究首先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以模拟RPE细胞病理过程。结果显示,在10 μmmol/L 4-HNE诱导下,RPE发生增殖和迁移,提示其氧化应激模型建立成功。TGF-β是已知诱导RPE细胞EMT的关键生长因子,并且在PDR患者中以高水平存在[16]。BMP4作为TGF-β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17]。有文献报道,BMP4可以诱导肾脏发生EMT而引发纤维化[18-19]。此外,BMP4还诱导RPE细胞分泌胎盘生长因子,促进细胞迁移参与纤维血管膜的形成[20]。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高糖和氧化应激环境均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BMP4的高表达[21-22]。且在DR中,RPE细胞内BMP4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6]。因此,我们推测RPE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与BMP4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条件下BMP4表达升高;沉默BMP4表达后,RPE细胞增殖、迁移及MitoSOX的产生均受到抑制,且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on表达下调。这提示BMP4参与RPE细胞的EMT发生,与PDR的发病相关。
本研究初步明确BMP4在RPE细胞中的作用,但尚未进行深入机制研究,未来将进一步探究BMP4在PDR发病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鉴于TGF-β/Smad通路是调控EMT的经典通路,且本课题组既往研究观察了BMP4/Smad9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会把研究重心放在BMP4/Smad9对RPE细胞的调控作用上,为延缓PDR的进展提供生物学依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晚期阶段即增生型DR(PDR)主要特征是玻璃体视网膜交界处形成纤维化膜[1-2]。氧化应激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触发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导致纤维增生膜形成[3]。骨形成蛋白4(BMP-4)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中重要的亚家族,在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在眼部病理纤维化状态下升高[4-5]。本课题组既往研究表明,BMP4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延缓DR进展[6]。因此,本研究以BMP4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氧化应激条件下BMP4在RPE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可能涉及的作用,以期为延缓PDR的进展提供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RPE细胞(ARPE-19)由本实验室自行保存。小干扰RNA(siRNA,河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羟基壬烯醛(4-HNE)(美国Sigma公司);噻唑蓝(MTT)增生检测试剂盒(瑞士Roche公司);兔源BMP4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Alexa Fluor 488标记的荧光二抗(英国Abcam公司); 线粒体活性氧(MitoSOX,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ito指示剂[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细胞培养和分组。ARPE-19置于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F-12培养基常规培养[7]。细胞分为正常组、单纯4-HNE处理组(4-HNE组)、4-HNE+空白对照组(4-HNE+NC组)、4-HNE+小干扰BMP4(siBMP4)组(4-HNE+siBMP4组)。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细胞培养基加入10 μmmol/L 4-HNE[8];4-HNE+NC组同时加入空白siRNA(2.5 nmol/L)为小干扰阴性对照,4-HNE+siBMP4组同时加入siBMP4(5.0 nmol/L)诱导。正常组细胞常规培养。
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RPE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胰酶消化细胞,以1×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4-HNE组加入4-HNE诱导细胞6 h后,每孔加入110 µl MTT, 37 ℃敷箱中孵化4 h后每孔加入150 μl二甲基亚砜。采用酶链免疫检测仪测量波长490 nm处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4-HNE、BMP4对RPE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胰酶消化细胞,以6×105个/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于孔板中央作“十”字状划痕,并将此时计作0 h,继续培养6 h后在相同划痕位置拍照记录。应用ImageJ软件计算细胞迁移面积,迁移率=(S0-St)/S0×100%(S0:原始裸区面积;St:各时间点裸区面积)。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4-HNE对RPE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无血清培养基以5×105个/孔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室内,下室加入100%胎牛血清;细胞培养板置于孵箱中培育6 h,多聚甲醛固定下室表面细胞20 min,棉签擦去小室上层未向下迁移的细胞,常规结晶紫染色30 min。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组随机选取6~8个视野以计数小室底膜上、下室侧附着的细胞,即为发生迁移的细胞数。每组各设3个复孔,重复3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BMP4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Express 3.0软件设计引物序列。384孔板中依此加入2 µl cDNA、1 µl正向引物、1 µl反向引物和4 µl SYBR混合,以离心半径7 cm、1 500 r/min离心5 min。qRT-PCR反应条件:50 ℃反应2 min,95 ℃变性10 min(1个循环);95 ℃变性15 s(40个循环);55 ℃扩增30 s;95 ℃反应15 s;60 ℃反应15 s,95 ℃ 反应15 s。置于qRT-PCR仪中进行扩增并输出循环阈值(Ct值),以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依照公式2-ΔΔCt计算mRNA相对表达量。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检测细胞中BMP4 蛋白相对表达量。收集各组细胞总蛋白,调整蛋白浓度[9]。每个样孔加入20 μl待测样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上样电泳;80 V 恒压0.5 h,样品进入分离胶后100 V恒压2 h,300 mA转膜2 h。10%脱脂牛奶封闭,1:1 000 一抗4 ℃孵育24 h(GAPDH 作为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洗膜10 min,重复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偶联的二抗,37 ℃孵育1 h,PBS洗膜10 min,重复5次; 加入化学发光剂,暗室曝光。
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小干扰转染效率。生长状态良好的RPE细胞以1×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48孔板中,细胞密度约为30%~50%时加入浓度为10 nmol/L的siBMP4转染试剂,转染24 h,荧光显微镜拍照。
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MitoSOX水平。生长状态良好的RPE细胞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细胞密度约为80%时对各组细胞进行处理后,与含有5 μmol/L Mito-Sox和100 nmol/L MitoTracker的30 μl PBS于37 °C下孵育1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MitoSOX表达情况。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内EMT标志物钙粘蛋白E(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的表达。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滴加4%多聚甲醛对细胞进行固定,时间20 min。PBS洗细胞3次,5 min/次。加入0.1% QuickBlock™封闭液(PBSTX),孵育20 min;再次PBS洗细胞3次,5 min/次。各组细胞置于封闭液(1%牛血清白蛋白、10%山羊血清、0.3 mol/L甘氨酸)和0.1% PBSTX中封闭2 h;PBS洗细胞3次,5 min/次。加入BMP4抗体进行孵化,4 ℃过夜孵育。PBS洗细胞3次,10 min/次;加入Alexa Fluor 488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1 h,样本PBS洗3次,10 min/次。加入含4',6-二脒基-2-苯基吲哚封片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Graph-prism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图表整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4-HNE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19、24.469,P<0.05)(图1)。

1A示正常组、4-HNE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4-HNE组细胞中BMP4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41,P<0.05)(图2A);BMP4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63、37.163,P<0.05)(图2B,2C)。

2A示电泳图;2B、2C分别示两组BMP4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结果显示,转染siBMP4 24 h后,RPE细胞中BMP4转染效率>90%(图3A)。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siBMP4组细胞中BMP4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41、36.943,P<0.05)(图3B~3C)。

3A示RPE细胞荧光显微镜像(标尺:200 μm),转染siBMP4 24 h后,BMP4转染效率>90%。3B、3C分别示4组BMP4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培养24 h后,正常组、4-HNE+siBMP4组仅有少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4-HNE组、4-HNE+NC组可见大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图4A~4D)。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siBMP4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23,P<0.001)(图4E)。

4A~4D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 NC组、4-HNE+siBMP4组细胞培养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像(标尺:200 μm),正常组、4-HNE+siBMP4组仅有少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4-HNE组、4-HNE+NC组可见大量细胞迁移进入裸区;4E示4组细胞迁移率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siBMP4组细胞内MitoSO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21,P<0.01)(图5)。

5A~5D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 NC组、4-HNE+siBMP4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像;5E示4组细胞内MitoSOX表达量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4-HNE组、4-HNE+NC组比较,正常组、4-HNE+ siBMP4组细胞内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显著增多,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on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722、45.153,P<0.05)(图6)。

6A~6D分别示正常组、 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荧光显微镜像(标尺:50 μm),E-cadherin呈绿色荧光表达;6E示4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1、2、3、4分别示正常组、4-HNE组、4-HNE+NC组、4-HNE+siBMP4组,*
3 讨论
PDR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伤口愈合反应,主要由炎症、视网膜和RPE细胞驱动[10]。手术是目前 PDR治疗的唯一选择,但PDR复发性仍然是手术成功的重要限制因素[11]。因此,临床亟待寻求新的靶点延缓PDR进展。
RPE细胞病理反应在PDR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常生理条件下,RPE细胞通过细胞间的连接蛋白如E-cadherin紧密连接,而不发生增殖和迁移,并且会维持表型的稳定;而在氧化应激等病理条件下,可发生E-cadherin等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而间充质标志物如Fibronection表达上调,引起RPE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被触发进入EMT过程,最终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纤维增生膜的形成,引发PDR[12]。本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条件下RPE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下调和Fibronection表达上调,细胞发生增殖、迁移,提示氧化应激可诱导RPE细胞的EMT,与纤维化的发生相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R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关,可引发RPE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13-14]。氧化应激反应会产生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是重要的一种脂质过氧化产物,既会诱导细胞凋亡,也可诱导细胞增殖,且与其浓度相关[15]。本研究首先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以模拟RPE细胞病理过程。结果显示,在10 μmmol/L 4-HNE诱导下,RPE发生增殖和迁移,提示其氧化应激模型建立成功。TGF-β是已知诱导RPE细胞EMT的关键生长因子,并且在PDR患者中以高水平存在[16]。BMP4作为TGF-β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17]。有文献报道,BMP4可以诱导肾脏发生EMT而引发纤维化[18-19]。此外,BMP4还诱导RPE细胞分泌胎盘生长因子,促进细胞迁移参与纤维血管膜的形成[20]。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高糖和氧化应激环境均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BMP4的高表达[21-22]。且在DR中,RPE细胞内BMP4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6]。因此,我们推测RPE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与BMP4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条件下BMP4表达升高;沉默BMP4表达后,RPE细胞增殖、迁移及MitoSOX的产生均受到抑制,且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on表达下调。这提示BMP4参与RPE细胞的EMT发生,与PDR的发病相关。
本研究初步明确BMP4在RPE细胞中的作用,但尚未进行深入机制研究,未来将进一步探究BMP4在PDR发病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鉴于TGF-β/Smad通路是调控EMT的经典通路,且本课题组既往研究观察了BMP4/Smad9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会把研究重心放在BMP4/Smad9对RPE细胞的调控作用上,为延缓PDR的进展提供生物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