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眼科, 郑州 450000;
  •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 100045;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并分析Alström综合征(ALMS)患者的眼部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LMS患者3例及家系成员5名纳入研究。3例患者来自2个无血缘关系家系。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以及全身系统性检查。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测序。对于可疑的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 2个家系的3例患者均在婴儿期出现眼球震颤和畏光。家系1先证者BCVA双眼均为无光感;眼底血管衰减,色泽斑驳;OCT检查,视网膜变薄,光感受器细胞层消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ERG呈熄灭型。先证者弟弟BCVA右眼、左眼分别为0.04、0.02;眼底血管衰减,色素分布大致正常;OCT检查,光感受器细胞层模糊,ERG呈熄灭型。2例患者均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肥胖、黑棘皮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肝功能异常。先证者存在左心增大、高血脂、肾功能异常等。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ALMS1基因第8、10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894C>T/p.Gln632*(M1)、c.9148_9149delCT/p.Leu 3050 Leufs*9(M2)复合杂合突变,均为已知突变。先证者父亲携带M1,母亲携带M2。家系2先证者23月龄时,眼底检查基本正常。ERG暗适应0.01 b波以及3.0 a、b波均轻度降低;明适应3.0 a、b波重度降低。4岁随访时,BCVA右眼、左眼分别为0.01、0.05。眼底血管衰减,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除暗适应3.0 a、b波重度降低外,其余均呈熄灭型。全身暂未出现异常表现。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ALMS1基因第11、5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9627delT/p.Pro3210Glnfs*22(M3)、c.1089delT/p.Asp364Ilefs*13(M4)复合杂合突变。均为新发突变,先证者父亲携带M3,母亲携带M4。结论 ALMS常以眼球震颤、畏光为首发临床表现;早期眼底可基本正常,随疾病进展,视网膜血管变细衰减,视网膜色泽斑驳,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OCT可见光感受器细胞层模糊,甚至丢失;ERG最终呈熄灭型。ALMS1基因M1、M2和M3、M4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可能是家系1和家系2的致病基因变异;M3、M4为新发突变位点。

引用本文: 刘伟伟, 楚莹莹, 王惠, 王飞, 楚瑞雪, 孙先桃, 卢跃兵, 余继锋. Alström综合征患者眼部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39(7): 530-537.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21018-00552 复制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

  • 上一篇

    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国际共识解读
  • 下一篇

    Alström综合征家系ALMS1基因变异分析